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5篇
  56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综合菌棒发菌、出耳情况以及耳片商品品质,对来源于东北、陕西及浙江丽水等地的18个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菌株在浙江丽水地区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新科5、A97-2、A08、Au233、黑丰5号、916-1比较适合浙江丽水地区栽培;其中A97-2、A08、Au233、黑丰5号出耳早,产量较高,可以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品种,品质以A08最好;新科5、916-1出耳较迟,产量高,抗烂棒能力强,是当前栽培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02.
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8个不同产地的柿树(Diospyros kaki)品种/类型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柿树表型多样性极其丰富,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果长宽比、果柄长、果体积、果质量、果密度、果固形物、果可溶性总糖、果蛋白质14个表型性状中除叶长宽比和果长宽比外的12个在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a=0.01);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优株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品种/类型间的变异远远大于品种/类型内优株间的变异;利用品种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有单株基本按品种/类型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筛选出适合宁波地区秋季雪里红甜瓜嫁接栽培的砧木,选取了9份砧木进行了雪里红甜瓜嫁接栽培试验,综合考察各砧木材料的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的植株长势和嫁接对接穗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宜宁波地区秋季种植的砧木品种。结果表明:甬砧2号嫁接成活率高,亲和力好,对接穗果实品质无影响,是宁波地区秋季雪里红甜瓜保护地嫁接栽培的适宜砧木。  相似文献   
104.
为揭示三唑磷农药在水稻中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两个品种水稻(内2优6号和秀水09)不同组织部位中三唑磷分布和动态趋势。水稻抽穗前,经不同浓度三唑磷(2250、4500mL·hm-2)处理一次,分别于0、1、3、7、14、21、60d测定水稻叶片、叶鞘、茎秆和穗等部位中三唑磷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叶鞘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均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施药后第21d,2种水稻品种叶片中三唑磷的降解率均大于95%;水稻茎秆、穗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其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水稻叶片、叶鞘、茎秆和穗中三唑磷出现最高浓度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施药后第0、0、1~3和21d,进一步表明,水稻叶鞘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与叶片中相应过程具有一致性,而茎秆和穗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与其在叶片和叶鞘中相应过程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结合实际生产,水稻抽穗前应严格控制三唑磷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相似文献   
105.
圆叶决明草粉替代不同比例精料喂兔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豆科牧草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utundifolia CPI34721草粉分别以10%,15%,20%不同比例替代精料进行肉兔喂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在兔只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方面,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替代10%和15%精料处理可显著提高兔肉品质,替代20%精料的处理在经济效益方面最佳,可提高经济效益5.15%.  相似文献   
106.
以海宁西站站前广场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背景、功能布局和交通流线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景观设计如何处理好与城市交通联结、展示地域文化、塑造门户形象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相关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7.
Making use of the markers linked closely to QTL for early-maturing traits for MAS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of early matur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in cotton. In this study, two F2 populations and their F2:3 familie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two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crosses, Baimian2 × TM-1 and Baimian2 × CIR12. QTL for early-maturing traits were analyzed using F2:3 families. A total of 54 QTL (31 suggestive and 23 significant) were detected. Fourteen significant QTL had the LOD scores not only > 3 but also exceeding permutation threshold. At least four common QTL, qBP-17 for bud period (BP), qGP-17a/qGP-17b (qGP-17) for growth period (GP), qYPBF-17a/qYPBF-17b (qYPBF-17) for yield percentage before frost (YPBF) and qHFFBN-17 for height of first fruiting branch node (HFFBN), were found in both populations. These common QTL should be reliable and could be used for MAS to facilitate early maturity. The common QTL, qBP-17, had a LOD score not only > 3 but also exceeding permutation threshold, explaining 12.6%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This QTL should be considered preferentially in MAS. Early-maturing traits of cotton are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dominant and over-dominant effects.  相似文献   
108.
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选择德宏州的西南桦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西南桦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调查的10块典型样地中,植物种类44-124种。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包括单层纯林、单优多层多种林、混交林和林农作物间作等不同类别,并在人工林内记录到部分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种类。通过与德宏州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天然西南桦林和同处云南热区的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相对比,表明德宏州营建的西南桦人工林显现出较好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腐熟菌后有利于牛床垫料的发酵进程,温度>50℃的时间保持了16 d,而对照和添加单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没有这种效果;(2)各...  相似文献   
110.
以洞头海区养殖的"洞头本地菜"和"浙东1号"2种坛紫菜品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不同收割期叶状体长度、干质量、CNP含量等参数,核算了S值、产量及CNP固定效率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收割期延长,2种坛紫菜品系的叶状体长度逐渐下降,单条叶状体干质量与S值逐渐增加,产量先升后降,CNP固定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一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的单条叶状体长度、干质量均高于"浙东1号",二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的产量、CNP固定效率均高于"浙东1号",2种坛紫菜品系S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一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CNP总固定效率分别为900.74 kg/hm~2、110.16 kg/hm~2和14.16 kg/hm~2,"浙东1号"CNP总固定效率分别为683.34 kg/hm~2、84.3 kg/hm~2和10.75 kg/hm~2。上述指标在不同收割期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不同品系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坛紫菜养殖的生长性状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