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12篇
  免费   1595篇
  国内免费   1842篇
林业   2896篇
农学   2579篇
基础科学   1228篇
  4202篇
综合类   8641篇
农作物   2048篇
水产渔业   1582篇
畜牧兽医   6190篇
园艺   1189篇
植物保护   189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661篇
  2021年   910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966篇
  2016年   842篇
  2015年   1044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1472篇
  2012年   1935篇
  2011年   2127篇
  2010年   1763篇
  2009年   1632篇
  2008年   1902篇
  2007年   1730篇
  2006年   1656篇
  2005年   1476篇
  2004年   922篇
  2003年   883篇
  2002年   814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418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67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38篇
  1975年   38篇
  197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76—1977年河北晋县贺家寨大队小麦春季灰飞虱的传带病毒率为31—52%,不同地块同代灰飞虱的带毒率异差较大:而秋苗期则为12—35.4%,其中不同地块上同代(四代成虫)灰飞虱的带毒率的差异从33.3%至35.4%则不太大。灰飞虱的有效传毒指数(即虫口数×自然带毒率)同田间小麦发病率的相关性是非常显著的,其r=0.9769。1975—1976两年调查及计算分析结果,其直线回归公式如y=4.12x-2.577。在有效传毒指数0.7—20.9之间用于予测发病率有效。人工分期侵染试验证明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侵愈早,病情愈重,其中死株率也愈大。秋季侵染的死株率达95.6%,病指为99.6;夏季侵染的死株率为0,病指为57.6。秋季小麦出苗前后的大量虫口形成小麦10月中下旬的一个发病高峰,第二年春季4月中旬的虫口高峰形成5月上旬的一个发病高峰。3月下旬的一个发病高峰是越冬前受侵的。病毒在小麦植株中的潜育期的长短随小麦的生长速度而异。温度不过其中因素之一,最短5—8天,最长30—40天。侵染后如小麦进入越冬期,即不表现症状,一直要到返青以后。介体灰飞虱在河北晋县以第五代3—4龄若虫在冬麦地及草荒中越冬。夏季在玉米上可以产卵并孵化,但不能长期存活,主要在地头沟边及夏作物荫蔽下的禾草上越夏。冬麦治虫防病的重点应在秋季麦苗出土前,春季则应在3月中旬左右。冬麦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减少发病率。棉间作麦比平作的病情重六倍而粮麦间作的病情比平作的重九倍。  相似文献   
112.
胡桃长足象是核桃果实的大害虫,为害损失很大。1975年以来,我们在四川平武地区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1.胡桃长足象一年一代。11月份以成虫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果、芽、嫩枝、叶柄,5月上旬交尾产卵于果中,一般一果一粒,8月中旬产卵结束,10月陆续死亡。当年成虫6月中旬羽化,进行为害。2.成虫有假死性和向阳性,飞翔力弱,具有与核桃树芽苞相似的保护色。3.防治胡桃长足象,应抓住越冬成虫大量出现和卵孵化盛期时进行。用每毫升含孢量二至五亿的白僵菌液或50%的三硫磷乳油、50%速灭松乳剂、82%磷胺乳剂加水一千倍喷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3.
4种多年生禾草苗期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育苗法,在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苗期连续干旱胁迫下测定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 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4个抗旱生理指标,以综合评价4种多年生禾草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 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都有所增加。综合分析 结果,4种多年生禾草的苗期抗旱性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老芒麦>披碱草。  相似文献   
114.
以电导法配合Log istic方程确定茶梅‘小玫瑰’的抗寒性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徐康  夏宜平  徐碧玉  林田  杨霞 《园艺学报》2005,32(1):148-153
 摘 要: 以不同处理时间、不同低温处理下茶梅‘小玫瑰’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REC) 变化作曲线,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茶梅的半致死温度(LT50 ) , 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6 h以上, 茶梅叶片的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 由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茶梅叶片的LT50 , 其温度值在- 1215℃至- 14℃之间, 这可认为是茶梅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5.
杨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桃(Averrhoa arambola L.)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热带水果。本试材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分场种植的3年生盆栽马来西亚甜杨桃,砧木为酸杨桃。在杨桃的开花期,选择生长势、开花数量和时间较一致45株为试材,再选择受精时间一致的果实做标记。采样时问从开花后(2003年7月15日)至杨桃充分成熟(2003年10月25)。测定杨桃果实中的糖(蒽酮比色法)、有机酸(HPLC法)、维生素C(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和单宁(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6.
 ‘甜蜜’是从波兰引进的黑穗醋栗试材中筛选出来的晚熟品种, 生长势强, 果穗长, 单果质量1.47 g, 可溶性固形物14% , 维生素C 1.6 g/kg FM。果实出汁率70%。风味酸甜, 鲜食口味佳。丰产性好。在长春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117.
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07%的单栋钢管大棚中,进行嫁接西瓜栽培时,与常规施肥量相比,在4个减肥处理中,以减量20%的处理增产优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8.
Existing spatial patterns of a forest are in part a product of its disturbance history. Using laser altimetry and field measures of canopy top height to represent pre- and post-hurricane canopy topography, respectively, we measured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s of stand structure of a United States southern mixed coniferous-deciduous for est. Autocorrelative and fract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in this opportunistic study to quantify changes in canopy architecture along twelve, 190-250 m transects that were subjected to moderate to high levels of wind disturbance. Prior to the hurricane, canopy heights were autocorrelated at scales <40 m with an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of 1.71. After the disturbance, autocorrelation disappeared; the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rose to 1.94. This shift towards spatial randomness illustrates part of the cyclical nature of ecosystem development. It shows how a catastrophic collapse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corresponds to a decrease in ecosystem organization across a landscap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19.
镧素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其致病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278.2和552.0 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除蛋白酶外,病菌胞外致病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0.
对山西菜田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及对菜蚜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菜田常见捕食性食蚜蝇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野食蚜蝇,四条小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6种,以黑带食蚜蝇种群数量最大,平均占全年发生总量的36.3%,通过对食蚜蝇产卵量,卵化率,幼虫期捕食量和羽化率测试,筛选出的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幼虫对菜蚜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黑带食蚜蝇为山西菜田菜蚜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用黑带食蚜蝇三龄幼虫对菜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以1:180防效最佳,72h后控制效果达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