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雷州湾红树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S技术及IAN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1977、1991、2000、2008年的4期雷州湾通明海红树林湿地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SRTM90 m DEM、Globcover 300 m及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数据,对研究区内湿地土地类型变化及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7—1990年,人类干扰强烈,红树湿地被大面积破坏,同时其他林地及滩涂盐沼面积也大幅降低。这期间的红树林湿地景观以天然红树林景观为主,破碎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红树林转变率有所减少,红树林以大面积隔离保护及部分地区恢复为主,面积局部增加,红树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共同构成。2001—2008年,研究区内虾塘养殖面积有所增加,局部破坏与整体保护并存,红树林面积局部减少,总体增加,呈现自然红树林景观及半自然半人工红树林景观并存的红树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52.
肖钰  杨浩  韩维栋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9):2045-2051
[目的]研究破布木冬、夏季光合速率和相关影响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及测定其微量元素含量,为破布木的人工栽培和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Ci-SD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破布木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相关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孔导度(Gs)等]的日变化规律,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破布木一年生枝条、二年生枝条和叶片的Cu、Fe、Zn、Mn、Cr、Se和Co含量.[结果]破布木冬季的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10:00,分别为8.62μmol/(m2·s)和3.86 mmol/(m2·s);夏季的Pn和Tr最高峰均出现在上午10:00,分别为8.60μmol/(m2·s)和5.17 mmol/(m2·s),午间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次高峰出现在14:00,分别为5.31μmol/(m2·s)和3.68 mmol/(m2·s);冬季与夏季的PAR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2:00[1027和1685μmol/(m2·s)];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上午破布木的Gs明显高于下午,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破布木叶片冬、夏季的Pn与T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Tr与Gs和相对湿度(R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冬季的Pn与PAR、Gs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RH和大气CO2浓度(Ca)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Tr与PAR、Gs和RH呈显著正相关;RH与PAR呈显著正相关.夏季的Pn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显著正相关,而PAR、Ci和Ca与Pn无显著相关性;Tr与Gs和RH呈显著正相关;RH与Gs呈显著正相关.破布木富含Fe、Zn和Mn元素,且在叶片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33.19、13.68和76.30 mg/kg,明显高于Cr、Se和Co元素,Cr、Se和Co含量均低于0.40 mg/kg;Fe、Zn、Mn、Cr、Se和Co元素的富集部位排序为叶片>一年生枝条>二年生枝条,而Cu的富集部位排序为一年生枝条>叶>二年生枝条.[结论]破布木冬季的Pn与Tr日变化呈单峰形曲线,其Tr、PAR和Gs是影响冬季Pn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夏季的Pn与Tr日变化呈双峰形曲线,其Tr、RH和Gs是影响夏季Pn日变化的主要因素.破布木的Fe、Mn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具有与治疗风湿病常用中药一致的高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53.
湛江湾红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湛江湾红树林在防止海岸侵蚀和减轻台风危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其土壤环境现状,选择东海大堤、礼部村、特呈岛3个代表性的红树林样地,采集各样地土层深为0~10、10~20、20~30、30~50 cm的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实验方法测定pH、有机碳含量、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全磷量、速效磷量、全钾量、速效钾量和水溶性盐量等9个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的上述各理化性质均有显著变化,土壤呈强酸性,向酸性硫酸盐土方向演化,土壤盐分含量高,具有显著盐渍化特征。建议优化红树林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4.
在林分生长模型研究中,选择描述林分直径分布的函数至关重要。以雷州半岛白骨壤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直径调查,所得数据以偏度、峰度为指标,并运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Gamma分布等3种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参数拟合检验,分析白骨壤种群的直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白骨壤种群以中小径阶居多,其偏度和峰度均大于0,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态,分布曲线比较陡峭,呈尖峰态;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差,而Gamma分布则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通过建立Gamma分布参数预估方程,可预测林分各个径阶的株数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对雷州半岛白骨壤种群直径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以期为雷州半岛白骨壤群落的经营管理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
光叶柿属华南地区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通过分布于湛江的光叶柿母株调查、果实及种子形态测定、苗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叶柿花期为1~3月,果实期3~6月,球形果实平均直径1.78 cm,平均单果重6.79 g;种子扁,近长圆形,长约1 cm,宽约5 mm,新鲜种子千粒重157.3 g;直播种子于41 d后发芽出苗,于生长63 d后平均树高9.98 cm,平均地径1.55 mm,生长163 d后平均树高26.11 cm,平均地径3.43 mm。施用肥料相对生长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氮肥>复合肥>有机肥>钾肥>磷肥>未施肥。及格苗率氮肥和复合肥效果最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其野生母树保护和引种育苗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56.
近2年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各地野生木本植物实地踏查与标本采集鉴定,并参照相关植物区系文献,发现广东省新分布野生树种5种1变种,分别为:琼刺榄(Xantolis longispinnsa(Merr.)H.S.Lo)、顶花杜茎山(Maesa balansae Mez)、海南山麻杆(Alchornea rugosa(Lour.)Muell.Arg.var.pubescens(Pax et Hoffm.)H.S.Kiu)、刺茉莉(Azima sarmentosa(Bl.)Benth.et Hook.f.)、单叶拿身草(Desmodium zonatum Miq.)、过山崖爬藤(Tetrastigma pseudocruciatum C.L.Li)。  相似文献   
57.
红树幼林藤壶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红树幼树(无瓣海桑)上藤壶的防治试验表明,采用单种对鱼类低毒农药喷雾防治效果不明显,施用混合而成的新配制农药效果较好,以劲丹1000倍液+敌死虫100倍液+2%盐水和络氨铜300倍液+敌死虫100倍液+得彩兴(增效剂)+2%盐水的防治效果最佳,平均藤壶个体死亡率分别为52 5%和51 5%。  相似文献   
58.
无瓣海桑作为潮间带红树林外来树种,在有长年淡水排放条件的中高潮间带红树林生态恢复生境中具有优良速生特点。2001年5月对雷州半岛附城岚北的6年生无瓣海桑人工林进行了调查,林地样地和标准木调查结果显示,该人工林年平均树高生长为2.03 m,年平均胸径生长为2.35 cm;地径与胸径呈极显著相关性。标准木单株总生物量干重为95.647 kg,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2.955 kg/m2;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60;当年平均生物量积累为9.337 kg/m2;单株材积为88.23 dm3、当年材积的年生产力(PA)为0.407。群落单位面积热能积累为424.851×103 kJ,年太阳辐射能固定成生物量的转换率为40.68 ×10-7%。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红树林树种中具有突出的高生物量生长积累特性,应作为我国南方海岸滩涂的优良速生造林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9.
雷州半岛红树林区软体动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7~9月对雷州半岛8个主要红树林区软体动物进行了清查,记录有37科110种软体动物,且各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区系组成存在较高的地理分布上的差异(相似度均小于61.0%)。各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6Ind./m^2或106g/m^2;树栖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Ind./m^2或14.7g/m^2,树栖贝类优势种类有黑口滨螺等;地栖平均生物量为197Ind./m^2或100.6g/m^2,以殊带拟蟹守螺等为优势种。生物量的大小主要与底质和林区群落特征有关,底质为淤泥土壤和高密度的群落生物量较低,泥沙质土壤和较低密度的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同一群落类型以林外缘带的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最高。由于人为过渡采挖和环境污染严重,绝大部分软体动物种质资源趋于濒危状态,急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0.
廉江次生季雨林群落类型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廉江市谢鞋山的次生季雨林47种树种按其综合优势比值大小分类共计有16个植物各落类型,其中大多数是以荔枝为第一建群种的群丛组,受人为活动的频繁干扰,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均较低,对这些群落加强就地保护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