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正> 我省的贻贝养殖于72年由省研究所小面积试养,76年开始大面积养殖生产,78年产量达到一千吨。目前由于销路不畅,养殖面积有所减少,今年为600多台。据省研究所调查,我省适合贻贝养殖的水面,仅秦皇岛和抚宁约有6万亩。继大面积养殖成功后的第二年就解决了当地的养殖苗种,为我省发展贻贝养殖提供了苗源。由于我省的海水养殖基础薄弱,养殖历史短,缺乏管理经验,开始又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物资浪费现象严重,成本高,加之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损失严重,单位产量始终很低,最高是1976年平  相似文献   
12.
牙鲆稚鱼摄食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饵料是牙鲆稚幼鱼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了解牙鲆不同发育阶段所需饵料数量,才能有计划地培养饵料生物,保证供应稚幼鱼充足的适口饵料,既可避免稚鱼间因饵料不足所造成的互相残杀,也可减少因投饵过多造成水质的污染,对提高育苗成活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牙鲆苗种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是近海冷温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回游性小、回归性强、肉质肥美等优点,是优良的近岸养殖、增殖品种。牙鲆在日本被列为近期大量生产鱼种的高级海产鱼类,在海洋牧场计划中也被列为重要的增殖对象。为了促进我国海水鱼增养殖事业的发展,1990年5月我们捕获天然牙鲆亲鱼,分别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及自然产卵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石花菜的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北方三省沿海推广。目前春茬生产所用苗种全部从自然海区采取,由于受海况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对今后石花菜大面积人工养殖将有一定影响。为了解决春茬苗种问题,我们试将秋茬石花菜保留越冬,做为第二年春茬苗种,从而既可保证春茬石花菜生产计划的完成,又可提高苗种质量。在缺乏苗源地区,可以不必年年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秦皇岛地区水产品的8种有害物质污染状况,对秦皇岛地区的水产品质量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8种污染物在鱼体内含量分别为:六六六0.021mg/kg(0.004~0.065)、DDT0.033mg/kg(0.010~0.108)、铬0.152mg/kg(0.750~3.08)、铅0.26mg/kg(0.10~0.60)、锌6.45mg/kg(5.3~8.2)、镉、汞和砷均未检出。秦皇岛地区水产品8种污染物污染程度属轻污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的三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养殖的危害和繁殖习性,着重探讨了中华豆蟹的世代交替情况,并提出两项在改变现有贻贝人工养殖周期上以消灭豆蟹的建议。 1.中华豆蟹的繁殖期是在每年的6月下旬到10月上旬,繁殖盛期是在7月下旬到9月上旬,正值全年的高温期。当年生幼蟹自8月下旬开始陆续潜入贻贝外套腔中生活。中华豆蟹的早期发育约需一个月左右;幼体变态发育时间约需40余天。中华豆蟹有14.3%~25.8%的个体具有在一个生殖期进行两次繁殖的现象,依不同大小的个体其第一次繁殖量为817~11965尾不等;两次合计的繁殖量为1588~16378尾不等。雌蟹的生物学最小型为5毫米以上个别曾发现有4.5毫米的。 2.中华豆蟹的生长期主要是5月下旬到10月下旬阶段,这时旬平均水温值为14°~26°~14℃,也正值全年的高温期。进入11月至翌年5月生长基本停滞。 3.中华豆蟹的世代交替情况:某年在繁殖期早出生的个体,到翌年繁殖期有一部分可以参加两次繁殖后而死亡消失,这祥个体的寿命只越过一个冬季而只有一周年多;而晚出生的小个体,到翌年繁殖期只参加一次繁殖,到第三年繁殖期再参加一次繁殖后而死亡消失,这样个体的寿命可以越过两个冬季,生活两周年。 4.基于对中华豆蟹世代交替的认识,提出了从改变现有贻贝人工养殖周期以消灭中华豆蟹的建议:一是养殖秋苗,实行春收,二是仍养春苗,也实行春收,这样可以排除豆蟹参加繁殖的机会,使之不能延续后代,而自行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