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针对当前海水养殖存在的单产水平低、效益差、对虾发病率高和风险大等情况,我们在考察、学习了江苏如东地区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当地养殖户探索南美白对虾小棚双茬养殖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池塘小棚改造1.1池塘改造将池塘"大"改"小",改成667m2左右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小池,水深在1 m左右,池底从进水端向排水端带有一定坡度。1.2小棚建设在改造后的每个小池上建设小棚,小棚骨架  相似文献   
92.
短小芽孢杆菌E601传代和中子辐照后的菌落形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短小芽孢杆菌E601不同形态菌落分布情况及中子辐照对其影响,对短小芽孢杆菌不同形态菌落进行了反复传代,并采用CFBR-Ⅱ快中子脉冲反应堆分别对不透明菌落进行了低、中、高剂量的一次中子辐照和二次中子辐照,发现:(1)在正常传代条件下,E601短小芽孢杆菌有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菌落存在;(2)经反复传代,半透明菌落可产生各占一半的半透明型与不透明型两种菌落形态,而不透明菌落基本不产生半透明菌落;(3)中子辐照对菌落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一次中子辐照剂量的升高,半透明菌落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当中子二次辐照剂量最高时,半透明菌落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认为E601短小芽孢杆菌之所以能产生两种不同形态菌落,主要是由半透明菌落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在中子辐照中,半透明菌落型菌株耐辐照能力高于不透明型菌落菌株。  相似文献   
93.
从金针菇泡菜中筛得一株乳酸菌,通过菌株生长曲线得出该菌株发酵性能稳定,产酸力强,24 h内p H由7.0降至3.8;该菌株耐酸性较强,在p H 3.0环境下仍有活性;菌株耐盐性也较好,对食盐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0%。利用该菌株制作金针菇乳酸菌发酵泡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乳酸菌兼性厌氧发酵时最优工艺参数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发酵8 d时金针菇泡菜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94.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茎段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方法的正交试验、外植体采集时间和培养基质试验,提出了一种油茶无菌芽培养的新方法:在4,5月份或9,10月份,采集半木质化茎段,清洗后采用75%酒精消毒5 s和0.1%HgCl2消毒10 min的组合进行处理,接种在含有改良MS液体培养基的河沙基质中,新萌发的嫩芽接种至MS固体培养基培养7 d,未污染的无菌芽可用于下一步的组织培养。此方法可有效避免褐化,降低污染率,不需频繁转接,且有效萌芽率高,最高可达90.91%。  相似文献   
95.
利用ISSR标记方法鉴定5个桉树优良无性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标记方法对5个桉树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5个桉树无性系的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75个标记,其中63个为多态性标记,多态性比率为84.0%。除广林巨尾桉9号(GLGU9)和尾巨桉32-29(DH32-29)带型基本一致,不能进行有效区分外,其他桉树优良无性系间的ISSR图谱差异均较大,易于区分,可用于桉树无性系的鉴定。利用具有多态性的ISSR标记,对5个桉树优良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湘邓1号(XD1)和广林柳窿桉9号(GLSE9),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667。  相似文献   
96.
油茶不同外植体灭菌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种子、茎段为外植体,采用酒精、升汞、高锰酸钾3种灭菌剂,探讨不同处理对外植体污染和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茎段较好的灭菌方法:毛刷刷洗+75%酒精10~15 s+0.1%HgCl 10~15min,污染率最低为24.5%;新萌条较好的灭菌方法:75%酒精4~7 s+0.1%HgCl 5~6 min,污染率最低为14.3%;种子灭菌的条件:0.5%KMnO40~24 h+75%酒精3~15 min+0.1%HgCl 20~40 min(不剥壳去皮),75%酒精30 s+0.1%HgCl 8 min(剥壳去皮),这2种处理污染率均较低,种子发芽率相差不大。该结果为油茶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利用渗漏池和量雨器收集降雨和径流,并测定雨水、径流、土壤、植株养分,研究黔北烟区烤烟季玉米的养分利用与径流损失。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季节,地下径流量随降雨量增加而提高,但地下径流量/降雨量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雨水中的养分浓度表现为铵态氮>钾>硝态氮>磷;养分浓度的变异系数因养分种类和玉米生育期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在玉米生育期间,降雨输入氮、钾分别占玉米吸收量的13.51%和19.67%,对玉米营养有重要作用。在地下径流的养分浓度表现为硝态氮>钾>铵态氮,未检测到磷。地下径流损失的养分主要是硝态氮和钾,并主要发生在玉米生育前期。在玉米移栽前、收获后,养分输入总量/输出总量略有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效养分未发生明显变化,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收后比栽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8.
杉木组织培养茎段灭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Cunninghina lanceolata)幼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升汞(Hg Cl2)和次氯酸钠(Na Cl O)灭菌在杉木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外植体污染以及不定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汞对杉木茎段的灭菌效果优于次氯酸钠,0.1%升汞灭菌11~15 min无菌活体的获得率可达66.7%以上;用5%次氯酸钠灭菌后的无菌活体的获得率最高仅为26.7%,且延长的灭菌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及灭菌成功率影响不大。但与次氯酸钠相比,升汞灭菌对不定芽萌发的负面影响较大,其不定芽萌发时间晚,出芽率及出芽指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
以盘山磨盘柿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两种不同酵母菌发酵酿造柿子酒和柿子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不同酵母菌发酵对柿子酒、柿子醋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的柿子酒与酿酒酵母发酵的柿子酒相比,香气物质的总含量增加了56.42%.其中,月桂酸乙酯、正癸酸、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的含量提高明显,分别提高了177.91%、163.16%、137.36%、147.13%、110.37%.与酿酒酵母相比,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的柿子酒和柿子醋中均新增了一些高级醇、酯及酮类物质,由此可见,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可有效提高柿子酒、柿子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起到提高柿子酒和柿子醋香气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壳粉复合调味酱最佳工艺,以克氏原螯虾壳粉、淀粉、白砂糖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了复合调味酱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壳粉复合调味酱的最佳配方各组分添加量为克氏原螯虾壳粉0.4%,淀粉15%,白砂糖20%,甜面酱40%,食用油7%,芝麻9%,老抽3%,生抽4%,味精0.7%,十三香0.3%。所得的复合调味酱呈棕黄色,香味浓郁、滋味鲜美、稠度适中,无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