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0篇
  12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刘素慧  徐金强  秦旭  尉辉  陈昆 《北方园艺》2018,(12):119-124
以番茄品种"劳斯特"和大蒜品种"苍山白皮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方法,分别以单作大蒜作为对照(D1)、单作番茄作为处理1(D2)、番茄定植0d后套作大蒜作为处理2(B1)、番茄定植15d后套作大蒜作为处理3(B2)、番茄定植30d后套作大蒜作为处理4(B4),研究了不同套蒜时期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不同套蒜期处理下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化细菌数量与D1和D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细菌、放线菌、硝酸细菌、氨化细菌数量在整个处理期内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处理100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B1、B2和B3处理较D1分别增加83.06%、63.75%、44.65%和52.46%、11.32%、29.50%;硝酸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在处理70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B1、B2和B3处理较D1分别增加132.51%、105.56%、74.50%和70.00%、50.36%、37.54%。真菌和硫化细菌在整个处理期内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至处理第130天时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B1、B2和B3较D1分别增加87.44%、67.98%、62.64%和154.34%、151.08%、148.53%。不同套蒜期对番茄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套蒜番茄根际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和单作大蒜,以番茄定植后15d套蒜最有利于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高产细菌素乳酸菌、酿酒酵母茵、枯草芽胞杆菌3种微生物及其组合对玉米胚芽粕进行发酵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选出发酵效果较佳的混茵组与原料采用体外发酵法测定其产气量(GP)、pH值、干物质降解率(DMD)、氨态氮(NH3-N).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混茵组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下降(P〈0.05)。②混茵组2-48 h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0.05),混茵组产气曲线的平滑度B值、达到理论产气量最大值一半所需时间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⑧混菌组在48 h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菌组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能提高该原料的营养价值,而混菌处理效果更佳.混菌发酵处理可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锚固工程设计多采用极限平衡理论,以临界滑落面作为设计前程。推求临界滑落面时,采取以非圆弧滑落面为对象进行坡面稳定分析,在滑动体中,取一微小单元,解析受力条件,进行力平衡及力矩平衡计算。引入地形参数、物理参数,用动态设计法求得最小安全系数,确定锚固力大小及实施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前后为固定滑落面所需锚固力不尽相同,为确保安全系数,要加大锚固力,同时临界滑落面的位置比施工前加深,采用Speacer法和动态设计法综合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4.
珠江斑鳠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珠江斑鳠的胸鳍和鳃盖骨,研究其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其年轮形成时间为12 月~翌年3 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 34 .76 R+ 0 .453 3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 W= 0 .032 L3 .187 2 。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 = 156 .75〔1 - e- 0 .089(t- 0 .016 8)〕和Wt = 31 193 .17〔1 - e- 0 .089( t- 0 .016 8)〕3 .187 2 。还讨论了年轮形成原因和生长特性,并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养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5.
本文研究了珠江斑Huo胸鳍和鳃盖骨的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鳃盖骨是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年轮形成时间为12-2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34.76R 0.453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32L^3.1872。生长适合于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156.75[1-e^-0.089(t-0.0168)]和Wt=31193.1793[1-e^-0.089(t-0.0168)]^3.1872。文中讨论了年轮形成原因和生长特性,同时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养殖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56.
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料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许多新型、有效的添加剂正被发掘或研制出  相似文献   
57.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鱼刺)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鱼刺)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可以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黏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着仔鱼的发育,仔鱼消化系统各器官也趋于完善。出膜21d稚鱼的胃壁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开始。  相似文献   
58.
<正>尽管关于水产品的安全性争议很多,但其营养方面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水产品可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硒、铜、铁、钙、锌和碘),其饱和脂肪含量远低于肉类食品(USDA-ARS1999;BC Ministryof Foods2005;NAS-IOM2006;USDA-ARS2006)。有些海鲜食品含有较高的维生素(A、D和E)和长链Omega-3脂肪酸(Shimand Santerre2003;NFI2006)。  相似文献   
59.
斑鳢(Channa maculata)是华南地区的本土经济鱼类,也是杂交鳢的亲本之一。养殖个体逃逸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影响,存在种质混杂的风险,亟须开展野生资源的遗传背景分析。该研究分析了斑鳢基因组中微卫星标记的分布特征,筛选获得20个多态性位点构建多重PCR体系,对广州、化州、江华、南宁、阳江和邵武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个野生群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Na)为3~2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8~14.88、观测杂合度(Ho)为0.10~1.00、期望杂合度(He)为0.14~0.95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3~0.95。UPGAM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化州和福建种群遗传关系最近,化州和江华种群遗传关系最远。该研究结果将为斑鳢的遗传监测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斑鳢种质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广东省佛山地区2008年夏季高温时期暴发的大口黑鲈溃疡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从患病鱼的病灶肌肉组织中分离到5株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大口黑鲈,均未出现溃疡暴发病的典型症状病鱼体表大片溃烂,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尾鳍、胸鳍和背鳍基部红肿溃烂。制备病灶肌肉组织的除菌过滤液,背部肌肉注射感染健康大口黑鲈,7 d后出现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取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的患病鱼病灶肌肉组织制作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均发现组织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毒粒子有囊膜,呈六角形,为正20面体对称结构,大小约为145.5 nm。根据已知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提取人工感染发病鱼病灶肌肉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虹彩病毒MCP基因有着较高同源性(39.5%~100%)。从电镜观察和MCP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确认该病毒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中的一种病毒,与国外报道的大口黑鲈病毒(LMBV)在分子特性和引起的疾病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大口黑鲈溃疡性暴发病的病原是虹彩病毒,将该病暂命名为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