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2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林业   1412篇
农学   1211篇
基础科学   1121篇
  954篇
综合类   6343篇
农作物   767篇
水产渔业   516篇
畜牧兽医   3555篇
园艺   1303篇
植物保护   432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971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883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91.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发出多项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法高效环保、成本低廉,已成为修复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最优方法.笔者综述了最新分离的拟除虫菊酯降解菌株及其特性;拟除虫菊酯降解酶及其基因;拟除虫菊酯及其代谢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酸等)的降解途径.此外,还提出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2.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中环境因子是影响双孢菇的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此,针对双孢菇高效工厂化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开发了控温、调湿装置,设计了多因素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环境温湿度、培养料土温湿度的综合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培养料土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7℃,温度上升响应速度大于0.4℃/h;环境湿度调控偏差小于3.5%,湿度上升响应速度大于5%/h;喷淋后培养料土各点位均处于最适含水量范围,含水量标准差约为4.04%。所设计环境调控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双孢菇生长所需环境要求。该系统可为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环境自动精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3.
为了研究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不同灌水流量对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湿润体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室内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入渗结束后,涌泉灌的湿润体形状是一个近似半球体,涌泉根灌的湿润体形状是一个近似半椭圆球体;灌水流量对涌泉灌湿润体的形状有显著的影响,流量越大,湿润体形状越扁平,但在一定流量范围内,灌水流量对涌泉根灌的湿润体形状无显著影响;在相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流量条件下,涌泉灌在水平方向的入渗距离显著大于涌泉根灌,在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距离显著小于涌泉根灌;相对于涌泉灌,涌泉根灌不易产生土壤表面积水,水分分布更深,入渗的水量更容易到达作物根区,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发,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894.
【目的】提高微咸水灌溉效率并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计避雨条件下不同微咸水-生物炭处理(CK,淡水;B0,5 g/L微咸水;B15,5 g/L微咸水及15 t/hm2生物炭;B30,5 g/L微咸水及30 t/hm2生物炭;B45,5 g/L微咸水及45 t/hm2生物炭)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微咸水灌溉下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特性和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机制。【结果】生物炭添加后土壤表层(0~20 cm)体积质量降低了2.27%~8.33%,总孔隙度增加了4.52%~13.47%,有机质量增加了30.02%~111.12%,土壤表层(0~20 cm)及主根区(0~40 cm)钠吸附比降低了23.88%~33.27%和22.34%~30.80%;15 t/hm2能够促进盐分淋洗,降低了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盐量,然而高剂量时将加剧盐分累积。单独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生长受抑,最终产量下降了12.04%。生物炭能够缓解盐胁迫下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作用能力,并增加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获取了更高的籽粒质量和收获指数。B15、B30、B45处理的最终产量较B0处理分别增加9.18%、7.73%、2.74%。【结论】15 t/hm2添加量的生物炭效果最佳,可促进微咸水资源的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89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肉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肉牛市场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育肥牛养殖业进入旺盛期。相对于其他畜产品的养殖,肉牛生长速度快、增质量能力强。春秋季节是肉牛育肥的黄金季节,为使养殖户的效益得到提升,就需要选择科学的育肥牛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96.
秸秆还田机是将农作物秸秆切碎抛撒还田的常用机械,其作业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效果,针对目前还田机抛撒装置普遍存在的调节功能单一、可调角度小及操作繁琐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还田机抛撒装置。在简述其结构与原理基础上,对抛撒装置零件进行了结构与参数设计,其中导向叶片宽×厚设计为30 mm×2 mm,其后端内、外弧半径为300 mm×330 mm,推杆长×宽设计为863 mm×30 mm,其上相邻孔距为194.5 mm,凸轮长、短半轴长度为145 mm、45 mm,调节轴、套相对可调长度为46.3 mm。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抛撒装置零件模型,根据零件间对应关系进行了虚拟装配,得到了抛撒装置仿真模型,应用ANSYS对导向叶片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导向叶片所受最大应力远小于其材料的屈服强度。通过对步进电机输出轴添加虚拟马达、对调节套施加旋转力,实现了抛撒装置左右与上下调节机构的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抛撒装置零件间无运动干涉,导向叶片左右摆动周期为10.2 s、摆角为+30°~-30°,导流板上下摆动周期为9.9 s、摆角为-15°~+15°,与设计值比较一致,经田间试验可得,秸秆抛撒幅宽、距离的可调范围分别为0~0.69 m、0~0.18 m,所有2因素3水平下的秸秆抛撒不均匀度均小于等于20.26%,符合国标中不高于30%的规定要求,这表明设计的秸秆抛撒装置能够根据作业需要适时调整秸秆抛撒幅宽与距离,进而为类似装置设计与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97.
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2.5、5.0、10.0、20.0、40.0 mmol/L)、ALA(2.5、5.0、10.0 、20.0、40.0 mg/L)及Spd(0.1、0.5、2.5、5.0、10.0 mmol/L)对榉树种子分别进行单剂和复配浸种,通过分析150 mmol/L NaCl胁迫下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找出提高其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浓度配比。结果表明:150 mmol/L NaCl胁迫下,榉树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下降,但经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CaCl2、ALA和Spd的最适浸种浓度分别为20.0 mmol/L、20.0 mg/L及2.5mmol/L。复配浸种结果显示,采用20.0 mmol/L CaCl2、20.0 mg/L ALA和5.0 mmol/L Spd混合浸种的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各单剂处理。  相似文献   
898.
铜藻的褐藻淀粉的提取和磺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从铜藻中提取褐藻淀粉的试验情况。自1974年10月到1975年3月,按月采集藻样。分析其褐藻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褐藻淀粉从无到有地递增,3月份最高,可达4.32%。 将干藻粉用稀盐酸溶液提取,再经乙醇分级沉淀法分离提纯,制备出褐藻淀粉,然后将其用甲酰氨——氯磺酸碘化,最适磺化温度和时间为35℃和45分钟,可得含硫量(S%)为20±1的褐藻淀粉硫酸酯钠盐。这是一种具有降血脂疗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99.
鳀鱼(俗称“出水烂”、“晴天烂”、“巴鱼食子”),是近几年大连地区沿海渔民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资源。在鲤鱼属中,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最为丰富,日本、朝鲜沿海均有分布,年产量日本约为30~40万吨,朝鲜约为10~20万吨。大连沿岸的鳀鱼就是日本鳀。每年4月,从黄海中南部越冬场北上,进行产卵洄游,5月到达沿岸河口低盐水域附近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900.
草鱼、鲢鱼催产前后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草鱼、鲢鱼催产前后血液中GTH含量的变化。催产后草鱼、鲢鱼血液中GTH的含量增加到“排卵阈值”水平,也就是比产卵前增加30-40倍,产卵活动才能实现。由此阐述了鱼类也象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存在着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