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71.
介绍了国内外对河蟹、罗氏沼虾有害的无机物,包括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硫酸铜和重金属等的研究情况,还介绍了甲壳动物毒性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72.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73.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PreliminaryStudyonResistanceofTransgenicBtCot-tontoInsectPests培育和利用转Bt基因棉是治理抗性棉铃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生物技...  相似文献   
74.
盐度与碱度对花鲈幼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盐度与碱度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碱度对花鲈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1.05mmol/L、63.27mmol/L、56.85mmol/L和46.18mmol/L;盐度和碱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碱度对花鲈幼鱼24h半致死浓度与盐度显著相关,二者间关系为ALK=125.05-2.18S(n=7,r=0.9756),表明盐度和碱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5.
贝藻混养生态系互利机制中的作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拟养殖系统,在黄海水产研究所麦岛实验基地进行贝藻混养实验,选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系中各生态因子在互利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对养殖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本实验条件(水温6~12℃,盐度32~33,光照1500-4500lx)下,各项作用因子对各养殖模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营养条件综合指数、生活条件综合指数、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可利用系数、浮游植物生产量、NH4 N、DO;作用因子限制性较强的模式中影响力从大到小为:营养条件综合指数、生活条件综合指数、浮游植物生产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可利用系数、NH4 N、DO。  相似文献   
76.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Q178.1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030-05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跨越计划项目(K2002-15)资助. <注释>=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77.
鲢鲫鳃丝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8.
盐碱地池塘不同养殖模式的能量利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9.
文章综述了目前对虾内陆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方式和发展现状,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内陆地下咸水的离子组成比例失调是目前对虾内陆养殖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文章详述了地下咸水的成因和分布,介绍了有关水体离子浓度和比值对对虾生理生态学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克服内陆对虾养殖存在的问题并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辽宁省水库鲢鳙鱼产力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辽宁58座水库调查的基础上,根据Fuzy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的结果,采取了国内外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和比较流行的评估鱼产力的模型,以现实连续五年的最高渔获量和浮游生物数据作为自变量,计算了其间的相关显著程度。认为形态土壤学指数(MEI)效果最佳;形态流域指数(MDI)在水库交换率大的地区使用时,应当增加径流深度与MDI组成复回归分析。本文用形态土壤学指数和浮游生物两个变量,以吉林省高产的海龙水库对比,求出43座水库可能达到的鱼产量。高产量达100kt/km2,低产者亦在10t/k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