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为探寻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特征,将PCV2基因1群B亚簇(PCV2–1B)病毒感染PK15均质细胞A10,待感染细胞层长满,对其进行连续传代;对第5、6代细胞进行维持培养,即在细胞长满后隔天更换培养基,以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用第10代带毒细胞的培养液接种A10细胞,并进行换液维持培养。PCR与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PCV2–1B病毒感染A10细胞后,其病毒基因组的含量在感染细胞长满之前(约96 h)随着细胞的增多而上升,同时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而上升;换液维持培养的细胞,在维持10 d后PCV2–1B病毒基因组的含量能维持在107~108拷贝/mL,而第10代带毒细胞的培养液接毒A10之后,病毒基因组含量随细胞增多而上升,在达到约108拷贝/mL后,病毒基因组含量维持在107~108拷贝/mL。  相似文献   
122.
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之下,细菌会产生生物被膜,它对于抗生素以及宿主免疫系统有着极强的抵抗力,所以经常会导致出现非常严重的临床问题,最终引发慢性病或者是一些感染类的疾病反复发作。近些年,大量的专家学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因此本文就将重点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针对经常出现在水环式真空泵结构出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原因的探讨,着重将关于泵站水泵上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作为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分析其中的构成原因和预防措施,提出针对泵站水泵上水效率低这一情况的具体解决方案和意见,希望可以对相关工作行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4.
分析了福建省冬种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福建省冬种马铃薯生产的6条对策:加快专用优良马铃薯新品种引育、筛选与示范推广,做好优质脱毒种薯生产、调运、推广,推行连片规模种植、提高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研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建立多渠道市场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125.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对福建省内外科研单位新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等7个品种(含对照),在不同生态区进行7个点3重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中薯3号丰产性好,闽薯1号丰产性较好,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宜福建作菜用品种种植,坝58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型圆形,适宜福建作加工薯片品种种植,坝薯8号与9521-63丰产性差,不适宜福建种植.  相似文献   
126.
泉薯9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区和长江流域甘薯区试.2009和2010年分别参加国家南方区和长江流域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适于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薯区种植.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7.
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对冬种马铃薯中薯3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薯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南方冬作区稻草包芯等4种不同栽培方式及密度对中薯3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及密度对中薯3号的产量、商品性等都有一定影响.该品种以稻草包芯栽培和密度7.5万株·hm-2组合的产量效应较好,产量达47 925.0 kg·hm-2.综合考虑产量、商品薯率、商品性等因素,南...  相似文献   
128.
通过PCR扩增出猪圆环病毒2(PCV-2)3个亚群(1A、1B、1C)毒株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并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获得含有PCV-2全基因组的3个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RP8(1A)、P0(1B)和P4-1(1C).将3个重组质粒分别用SacⅡ切出1767 bp的PCV-2全基因组,并在体外分别用T4连接酶连接而环化.用脂质体将3种自身环化的基因组转染无PCV-1污染的PK-15细胞,并按常规病毒培养方法分别传代,第5代细胞培养物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PCR方法检测转染的细胞,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已获得PCV-2共3个亚群1A、1B、1C的感染性克隆.用1A、1B、1C感染性克隆的第5代细胞培养物分别接种小鼠,可在接种小鼠的血液中分别检测到相应PCV-2亚型的基因组DNA,表明本试验构建的自身环化的1A、1B、1C亚型的PCV-2的全基因组DNA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构建肺组织细胞Calu-3及A549的高质量酵母cDNA文库并筛选与流感病毒NP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为深入研究流感病毒NP蛋白功能、病毒复制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等量Calu-3及A549细胞的总RNA,混合后反转录生成cDNA,利用长距离PCR(LD-PCR)扩增合成dscDNA,用CHROMA SPINTM+TE-400纯化柱纯化dsDNA,按照Clontech公司的Make Your Own"MatePlate"Library System操作程序,将带有同源臂的dscDNA与线性化p GADT7-Rec共同转化Y187酵母感受态细胞,涂布SD/-Leu平板后于30℃培养4d左右,收集所有菌落,混匀分装即为Calu-3和A549细胞cDNA的酵母文库,并对文库库容、滴度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Eco RⅠ和Bam HⅠ双酶切将A/Auhui/2/2005(H5N1)NP定向插入pGBKT7载体,构建高致病性流感病毒NP的诱饵质粒p GBKT7-NP,经验证该质粒无自激活活性,并进一步采用构建完成的Calu-3/A549细胞酵母文库进行杂交筛选,筛选得到的正确阅读的猎物质粒与诱饵质粒共转Y2H Gold酵母菌,分别以BD-P53/AD-T7作为阳性对照和BD-Lam/AD-T7作为阴性对照,挑取最终在SD/-Trp/-Leu/-Ade/-His/X-α-gal/Aro A(SD/-4/X/A)固体培养板上生长良好且变蓝的菌落,即为候选与目标蛋白互作阳性的蛋白,提取酵母质粒,进行测序分析、序列比对和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提取两种细胞RNA 28S与18S条带清晰,5S条带暗淡,表明所提RNA质量较高,基本无降解;对提取的RNA反转录纯化获得dscDNA,dscDNA条带呈弥散状,片段大小分布于500—2 000bp之间,说明不同丰度及大小的RNA均成功反转录;构建的dscDNA文库库容为1.5×10~7,滴度为2.2×10~8cfu/m L,重组率为88%,PCR鉴定文库插入片段,条带大小不一、多样性好;利用诱饵质粒与文库进行双杂交筛选,回交验证后得到11个与NP蛋白互作的宿主因子。经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11个宿主因子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凋亡、胚胎发育、可变剪接、转录调节及细胞增殖等;涉及的分子功能包括:GTP结合活性、金属离子结合活性、DNA结合活性及转录因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同时含有Calu-3和A549两种人源肺细胞cDNA的酵母文库,文库覆盖cDNA更全面,为后期筛选与流感病毒其它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奠定基础,筛选得到与NP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P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前期数据。  相似文献   
130.
海拔高度对陆良烤烟物理特性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云南烟区海拔高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采用定位种植、取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陆良烟区烤烟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 900~2 000 m海拔区间上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最低,中部叶氯含量适中,氮碱比中部叶最低,上部叶和下部叶氮碱比含量适中,糖碱比为上部叶最低,中部叶和下部叶糖碱比含量适中;2 000~2 100 m海拔区间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高,但1 900~2 000 m海拔区间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低,并呈现出随海拔的上升总糖、还原糖逐渐递增的趋势。在陆良县1 800 m以上的海拔条件下,海拔高度与氮、烟碱、钾呈负相关关系,与还原糖、总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