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7篇
  23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亚硝酸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研究了丙烯酸与秸秆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次序为反应温度丙烯酸与秸秆的质量比引发剂与总质量的比值;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5,交联剂占总质量的1%,引发剂占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65℃。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高吸水性树脂最高保水率可达235 g·g~(-1),7 d后保水率为82 g·g~(-1),说明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树脂重复利用5次时吸水率仍然可达176 g·g~(-1),说明该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82.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83.
剑川县金龙河作为剑湖淤积泥沙的主要产源,减少金龙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对治理剑湖泥沙淤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剑湖金龙河入湖口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实现剑湖流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获取,进而分析1995—2015年间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借助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该时段流域内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1995—2015年剑湖金龙河流域轻度以上的侵蚀面积从123.79km~2减少到93.86km~2;土壤年均侵蚀模数从1 826.58t/(km~2·a)降到1 628.27t/(km~2·a);总侵蚀量由933 295.25t减小到832 241.67t。剑湖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84.
针对目前国内喷药机械主要还是以手动机械为主,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对小型机械进行改进,采用一种喷雾型喷头,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和红外测距传感器控制,实现自动喷药。通过三维建模和动态分析对机械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实验检测的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从而得到结构简单、适应地形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小型自动喷雾型林区苗圃喷药机械。  相似文献   
85.
山黧豆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黧豆是一年生冷季豆类作物,因其抗旱、耐涝、耐贫瘠,具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可作食品、牧草、绿肥等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山黧豆属作物普遍含有神经毒素β-ODAP,使其发展受阻;相比其他农作物,对山黧豆分子水平的研究甚少。笔者对山黧豆属种质资源研究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进行概述,为山黧豆资源挖掘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开鲁县大榆树镇八户林业专业户,自筹资金一万六千多元,打了八眼机井.机井打成后,他们扩大了林业生产规模.如沿河村的任永堂,更新「小老树」四十亩,营造了杨树速生丰产林,行间间作了豆类和其他经济作物。榆树村的任瑞文建起七亩果树园.冯家堡村的肖风森平整了荒地一百亩,造上了杨树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87.
酚类物质是桑叶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利用常规乙醇-水溶液提取工艺制备的桑叶粗提物中酚类物质占比较低且大分子杂质多,不利于桑叶酚类单体组成研究及后续产品研发。以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桑叶为提取原料,开展桑叶多酚粗提物的富集、纯化工艺研究。以桑叶多酚富集效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吸附和解吸能力最佳的D101型树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离纯化条件,获得最佳吸附工艺参数为:进料液多酚质量浓度1 mg/m L、p H 3. 0,上样流速1 m L/min,上样量11倍柱床体积(BV)。获得的最佳解吸工艺参数为:1 BV 10%乙醇去除多糖、还原糖、水溶性蛋白等杂质,3 BV 30%乙醇和3 BV 50%乙醇以1 m L/min的流速洗脱收集。纯化后,经HPLC鉴定和分析,桑叶多酚主要含有绿原酸、芦丁等11种酚类单体,其中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4种单体含量较高,占可检测总酚类单体含量的93. 6%。纯化后,总酚质量比由纯化前的198. 8mg/g提高到752. 9 mg/g,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分别由纯化前的99. 3、39. 1、12. 7、35. 0 mg/g提高到纯化后的408. 3、112. 0、58. 1、122. 0 mg/g。研究结果可为桑叶酚类单体组成研究及桑叶多酚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所用的成熟液主要成分有:基础培养基(TCM199、M2、M16)、动物血清(或PVA)、激素(FSH、LH)、生长因子(EGF、IGF-I、LIF)、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含巯基化合物(巯基乙胺、β-巯基乙醇)。主要论述了基础培养基、动物血清、激素、生长因子、抗生素、含巯基化合物六个方面的成熟液成分对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以‘魏可’葡萄(Vitis vinifera L.‘Wink’)为试材,克隆得到一个葡萄赤霉素信号途径中的MYB转录因子基因Vv GAMYB。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 680 bp,编码559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GAMYB基因家族保守的R2R3 DNA结合域以及Box1、Box2、Box3保守域。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结果显示,VvGAMYB定位于细胞核中。VvGAMYB和其下游基因Vv LFY在葡萄花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赤霉素处理促进了VvGAMYB和VvLFY的表达,从而使开花提前。VvGAMYB是miR159的靶基因,其作用受到miR159的调控。miR159和VvGAMYB的表达负相关,赤霉素处理下调miR159表达从而也降低了对VvGAMYB的裂解作用。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VvGAMYB通过赤霉素开花途径参与葡萄的开花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赤霉素抑制miR159裂解VvGAMYB的作用,从而上调VvLFY的基因表达,参与了调控葡萄开花过程。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母牛生殖道β-防御素的表达及与发情周期的关系,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泡期和黄体期母牛子宫颈6种β-防御素的变化。实验发现,在子宫颈中卵泡期和黄体期BNBD-4、BNBD-5的表达量无差异(P0.05),而卵泡期TAP、LAP1、BNBD-1、BNBD-10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P0.05)。母牛子宫颈中6种β-防御素均有表达,其中TAP、LAP1、BNBD-1、BNBD-10的表达量呈周期变化,可能与发情周期中子宫颈口开张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