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指出了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酒店服务产业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等因素影响,酒店类型也随之更新换代。西方传统的酒店模式化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消费群体的需求,主题酒店应运而生。在分析影响沈阳开发主题酒店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沈阳体育主题酒店的发展应从酒店的主题定位、主题氛围营造、主题产品开发以及主题服务等方面入手,使用SWOT对沈阳体育主题酒店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对沈阳未来发展体育旅游酒店给出了合理化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2.
试验重点研究适应北京地区糯玉米除草剂品种。试验选用常用玉米除草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33%施田补除草剂除草效果达到81.1%。而且使用这种除草剂糯玉米出苗整齐度,叶色正常,安全。  相似文献   
33.
谷子抗除草剂基因从栽培种向其近缘野生种漂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物同种及栽培种与近缘野生种之间的基因漂移(基因流)是防范作物品种生物学混杂及评估转基因新种质田间释放后所产生的生态学效应的重要基础参数.本研究以显性抗除草剂(拿捕净)谷子种质作为花粉供体材料,以青狗尾草作为花粉受体材料进行了栽培种向其主要近缘野生种基因漂移的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一般认为谷子及其近缘  相似文献   
34.
利用AFLP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摩擦禾、薏苡材料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利用21个PstⅠ/MseⅠ引物组合检出可辨认带共641条,其中多态性带586条,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0.52条多态性带,多态性9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50个材料分为3大类,与已有的玉米族分类一致,但与玉蜀黍属内的种间和种  相似文献   
35.
根据杂交玉米制种所需的气候、土壤和隔离条件,分析了海南的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以及隔离条件,阐述了冬季在海南制种的优势及在制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海南今后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并对其进行预测及优化,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延河下游流域的陕西省延长县为例,在分析历年景观格局指数的基础上,使用CA-Markov方法对延长县景观格局演变进行模拟,借鉴人为干扰度分析了景观变化强度及方向,提出分级管控措施,并建立了景观安全格局。[结果] ①2008-2017年延长县景观格局的分离度指数提高了2.1%,最大斑块指数降低了32.4%。②未来10 a林地景观比基年减少18.5%,草地面积提高了13.1%。③研究区极度、中高度、轻度生态恶化区分别占总面积0.3%,23.3%和48.4%。生态安全格局包括9个核心生态节点和21个一般节点。人为干扰度能够表征景观阻力。[结论] 通过实行分级管控和构建景观安全格局,可以有效协调延长县三生空间布局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9.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寻找与不育基因Msc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构建了Msch不育/可育近等基因系(NILs),通过对400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AFLP标记(P17/M37224和P35/M52208),与不育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1 cM和1.4 cM,而且位于不育基因的同一侧,标记间相距0.7 cM。这两个AFLP标记可有效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40.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籽粒大小及百粒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解析籽粒性状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HZS)和Mo17为亲本,构建包含13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的RIL群体。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获得的高密度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构建了包含1262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5个环境条件下的粒长、粒宽、百粒重、粒长/粒宽4个性状分别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共检测到30个QTL。利用5个环境性状均值,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粒长主效QTL qklen1、粒长/粒宽主效QTL qklw1在3个单环境条件下均被检测到,且定位在第1染色体相邻区域,物理位置分别为210~212 Mb、207~208 Mb,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2.60%和26.79%,被认为是控制玉米籽粒形状的主效位点。针对第1染色体207~212 Mb区间,采用成组法t检验,对黄早四(受体)和Mo17(供体)构建的BC3F1回交群体进行单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BC3F1群体中qklen1和qklw1同样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提供了实用标记,而且为主效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