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大豆单产提高缓慢,使中国大豆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一直是育种家们长期以来的目标。优良品种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在选择大豆品种时,要因地制宜,尽量选用适合密植、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同时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耕作条件。笔者通过从572 份东北大豆品种资源中筛选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适应性较为突出的50 份材料,进一步了解50 份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遗传背景及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品种在各个区域的适应性能力,为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2.
在分析佳木斯地区冬、春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2011年生产实际,提出了大豆生产春播技术指导建议,为大豆管理者、生产者与豆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3.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明确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1985s-2005s期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开花期设置了轻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55-60%),重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35-40%)和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对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代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推移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等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重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年代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5.
以12份分属MG0-MGⅢ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对照品种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生育期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分别于2012、2013年对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归属划分,以明确该区域大豆主要品种的生产适应范围。结果表明,2012-2013年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归属品种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与标准品种差异显著。综合两年试验结果,确定归属于MG0组的大豆品种有华疆2号、黑河38、黑河43和黑河45,归属于MGⅠ组的大豆品种有合丰51、合丰50、合丰55、绥农26、绥农28和黑农44,归属于MGⅡ组的大豆品种有黑农51和垦丰16。  相似文献   
136.
137.
检疫性害虫咖啡豆象在贵州的危害特点及其生活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枣作饲料,室温下在相对湿度75%,光照L∶D=14∶10,强度3500lx条件下,对咖啡豆象2代进行了实验室驯化培养。结果表明,咖啡豆象在贵阳地区年发生3~4代,少数发生5代。多以幼虫越冬,极少见蛹越冬,未发现库房有成虫越冬,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约需42.3d。并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38.
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视频点播系统已经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富媒体视频企业软硬件资源支持下,建立了校园视频网络平台,系统整合了网络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9.
为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提升油用大豆生产竞争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通过优选亲本、种质创新、建立选择群体及改良选择与培育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66,2014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区域试验产量2 863.4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12.0%;生产试验产量2 625.7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9.4%;油分含量21.87%,蛋白质含量36.52%;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需≥10℃活动积温2 250℃,适宜北方春大豆早熟区种植;该品种2013-2018年累计种植面积49.2万hm~2,纯增产大豆11.07万t,创纯社会效益44 585.7万元。该品种选育与应用对高油大豆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0.
为选育高产优质、抗灰斑病、产量较对照增产5%以上、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的菜用芽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北丰11为母本、Dekabig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198。该品种于202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黑审豆20220045),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