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年6—7月和10—11月中国秋刀鱼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耳石扁平,核心靠后端,基叶较翼叶突出明显;除Ⅳ外,雌雄个体各期TSL和MW均值随性成熟度等级增大而增加,在Ⅳ~Ⅴ期TSL和MW均值明显增加。雌雄个体在Ⅱ、Ⅲ、Ⅳ、Ⅴ期性成熟度间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化。随着叉长增加,雌、雄性个体TSL和MW均值逐渐增加,不同叉长组间,耳石TSL、MW均值差异显著(P0.05)。在各个叉长组间雌雄个体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W/TSL值增长不明显;秋刀鱼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随着叉长增加,其耳石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22.
印尼阿拉弗拉海大西洋带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尼阿拉弗拉海是我国过洋性渔业的主要作业海区之一.根据2008年7-10月在印尼阿拉弗拉海拖网渔船探捕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主要渔获物之一的大西洋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西洋带鱼的性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占总样本的81.73%;摄食等级主要为0级和1级,占总数的70.87%;雌雄性比接近1.2∶ 1;肛长范围为123~650 mm,均值为(343±60) mm;优势肛长组为283~403 mm,均值为(339±31) mm,占总数的77.89%;按经纬度分析,渔获物肛长在136.5°N~137.5°N和6°S~6.5°S范围内差异较大;在优势肛长组中,雄性个体出现的频率高于雌性.据分析推断,其资源状况良好,调查海域可能是产卵渔场.  相似文献   
23.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 848 mg/m3,均值为865.6 mg/m3.  相似文献   
24.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夏季索饵场浮游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清澄  夏辉  花传祥  许巍 《水产学报》2008,32(6):890-898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桡足类、箭虫类、端足类、糠虾类和磷虾类的平均丰度最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近专属经济区和 46º30´N以北各站点的生物量较高,站点平均值为430.06±251.18 mg/m^3,超过500 mg/m^3的站点共有11个。分别利用灰色关联和胃含物法对其与秋刀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秋刀鱼的平均日产量为7.72±5.25t/d,日均网次产量为0.78±0.33t/net,都与桡足类、端足类、箭虫类的分布关系非常显著。秋刀鱼胃含物样本频数最高依次为桡足类、箭虫类、虾类、端足类、浮蚕类。在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箭虫类占绝对优势,出现频率分别达到100%和93.3%,平均生物量为298.56mg/m^3和118.09 mg/m^3,其和占总生物量的高达96.88%,严重影响了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分析认为与中心渔场分布的关系最为显著,因此可将其生物量大小作为确定秋刀鱼中心渔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5.
朱清澄 《海洋渔业》1985,7(2):78-78
<正> 由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鹰虾一号拖网,于1984年8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这种结构特殊的新型虾拖网,比普通网增产鹰爪虾40%以上。为使这种网尽早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12月在威海市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鹰虾一号拖网技术培训班,有16个县市的80多名技术员、船长参加了学  相似文献   
26.
朱清澄 《水产科学》1992,11(3):21-23
流网是我国主要的捕捞渔具之一,在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流网渔业迅速发展,其数量和捕捞产量逐年上升,例山东省流网数量1974年为25万余片,至1983年发展到60余万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