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8篇
  46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不同施肥模式下稻 -虾共作的氮磷平衡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虾共作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迅速,完善稻田养分管理对于协调养分平衡及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置有机肥施用(T1,养殖沟分次施有机肥+水稻施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施用(T2,养殖沟不施肥+水稻施缓/控释肥)和腐植酸肥施用(T3,养殖沟施菌剂+水稻施腐植酸肥)共3个处理,研究稻-虾共作系统的氮磷平衡以及系统效益。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呈现T1≈T2T3,而虾的产量呈现T3T2T1。从水质上看,T1能显著提高小龙虾的食物来源,其小龙虾的平均单重也分别是T2和T3的1.3和2.3倍;从经济效益看,T3利润最高,为46 098.5元/hm~2,比T1高19.7%。氮和磷平衡最佳的分别是T1和T3,但由于T3水稻产量太低而不利于粮食安全。综上,从"藏粮于地"的角度要优选缓/控释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增加农户收益,分次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分别利于提高虾的单重和总产,但有机肥的施用也存在风险,需限制有机肥的单次用量以控制水体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6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荆州市小龙虾养殖-物流-加工-餐饮全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短期内恢复难度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信心不足。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在疫情影响下,小龙虾产业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养殖面积趋于稳定,稻田养殖将回归理性,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二是小龙虾储藏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三是线上消费模式将越来越被接受。基于调查研究,提出了小龙虾产业恢复生产与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养殖端要从产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工、服务端要开发新产品、发展新消费模式,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引导、监管力度,政府要从政策、金融、宣传等方面加强扶持,共同引导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63.
利用可自如控制水位的有底测筒,在油菜开花期、角果期进行了不同时长(5、10、15、20 d)的渍涝处理,分析了油菜叶片色素、保护性酶、MDA及产量要素在渍涝胁迫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渍涝胁迫降低了油菜Chl a、Chl b及Chl(a+b),渍涝时间越长,其值越低,而Chl a/b基本不变;随渍涝时间增加,MDA持续升高,CAT活性急剧降低,SOD、POD活性则先升后降。开花期渍涝胁迫后,油菜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分别减少13%~56%、7%~34%、9%~44%和16%~68%,而在角果期渍涝胁迫相应为4%~13%、5%~12%、22%~70%和65%~43%。在田间渍水时间相同条件下,开花期渍涝造成的危害大于角果期。若以减产15%~20%确定排水指标,相应地,允许田间渍涝时间开花期为4.7~6.2 d,角果期为9.1~11.5 d,且在田间渍涝排除后3 d内应将地下水埋深降至80 cm及以下。  相似文献   
164.
花后渍水对不同耐渍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汉平原冬小麦中后期常遭受涝渍灾害,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以郑麦9023(耐渍型)和扬麦20(敏感型)2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灌排可控的测坑模拟冬小麦花后不同天数(5、9、13和17 d)的渍水胁迫,应用Richards模型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籽粒灌浆参数与渍水天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渍水5、9、13和17 d,郑麦9023(耐渍型)分别减产10.84%、19.51%、25.93%和36.52%,扬麦20(敏感型)分别减产14.25%、25.84%、37.26%和47.84%。导致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质量降低,花后渍水天数每增加1 d,冬小麦郑麦9023和扬麦20千粒质量分别降低0.961和0.996 g。Richards方程能极显著模拟花后渍水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对耐渍型冬小麦,花后渍水主要显著缩短活跃灌浆期,且主要是显著缩短籽粒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天数;对敏感型冬小麦,花后渍水主要显著降低籽粒灌浆三阶段的灌浆速率。花后渍水增加1 d,郑麦9023籽粒活跃灌浆期缩短0.827 d,籽粒灌浆快增期、缓增期灌浆持续天数分别缩短0.492、0.963 d,扬麦20单粒最大灌浆速率降低0.046 mg/d、单粒平均灌浆速率降低0.032 mg/d,籽粒灌浆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单粒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011、0.040和0.010 mg/d。研究可揭示花后渍水致使冬小麦减产的影响过程,为冬小麦涝渍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5.
农田工程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工程技术手段。本文明确了涝渍地域稻田工程整理的内涵,在分析现有稻田结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稻田工程整理的基本要求,构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型稻田结构。  相似文献   
166.
以2010年冬至2011年春的区域干旱为背景,基于面上调查和典型调查,通过分析认为,开春以来数月干旱少雨,使油菜、小麦和棉花以及露地蔬菜等旱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平原湖区小麦普遍增产、个别地方略有减产,油菜则普遍减产,受干旱影响最大的是早稻和水产养殖。根据2011年3月以来旱情发展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抗旱应急的水利措施...  相似文献   
167.
几种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持续受渍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减产幅度作为作物各生育阶段对持续受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棉花、大豆、油菜3种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持续受渍试验。初步研究表明,持续受渍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段棉花在蕾玲期(减产29.98%-31.29%),大豆在初花期和花荚期(减产31.19%-34.49%),油菜在花期(减产39.59%)。需要指出的是,棉花的吐絮初期、大豆的结荚期、油菜的苔期和花果期等排水管理也不容忽视,这些阶段较长时间持续受渍也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减产,减产幅度达18.38%-28.62%。  相似文献   
168.
印度梨形孢对莴苣增产提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施用化肥既影响蔬菜品质,又会对土壤造成危害,现以印度梨形孢为试材,以莴苣为研究对象,在莴苣幼苗期加入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菌剂组,以不施加任何肥料为对照(CK),研究了生物菌剂印度梨形孢对莴苣的增产提质作用,以期为莴苣高产高质栽培以及新型菌肥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加印度梨形孢的莴苣株高较对照组提高13.7%,叶鲜重较对照提高61.9%,茎粗较对照组提高12.5%,茎鲜重较对照提高53.2%,根鲜重较对照组提高15.1%;品质指标中施加印度梨形孢的莴苣茎和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90.0%和15.6%,茎和叶中还原性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0.4%和72.9%,茎和叶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59.5%和73.6%;建议农民在莴苣种植的苗期施加印度梨形孢菌剂,可显著提高莴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9.
为解决长期施用传统化肥温室土壤环境质量和番茄品质下降以及有机物料对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以玉米秸秆、牛粪、食用菌渣、番茄专用肥和生物菌肥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配方,在室内合成有机物料组合肥,开展了有机物料组合肥对温室番茄土壤环境效应和番茄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组合肥配方组合比例为秸秆粪便菌渣肥∶番茄专用肥∶生物菌肥=0.9709∶0.0243∶0.0048,最大利润施肥量为60 t·hm-2。有机物料组合肥施用量与温室番茄种植田总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饱和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可溶性盐、有机质、有机碳、有机碳密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番茄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和pH值呈负相关关系。连续3 a施用有机物料组合肥与传统化肥相比,温室番茄种植田容重、可溶性盐、pH值、真菌分别降低7.91%、12.34%、9.22%、10.26%,Hg、Cd、Cr、Pb分别降低16.28%、27.12%、16.60%、20.05%,番茄硝酸盐、可滴定酸、施肥成本分别降低6.64%、19.57%、11.02%,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8.73%、8.96%、8.45%、16.87%、17.89%,田间持水量、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贮水量分别增加12.57%、10.51%、8.73%、8.96%、8.45%、5.30%,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17.28%、17.27%、8.25%,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Mn、Zn、Mo分别增加1.74%、1.31%、0.95%、1.82%、1.96%、9.09%,细菌、放线菌数量、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14.35%、6.80%、7.56%、5.71%、11.73%、10.43%,番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6.68%、8.96%、10.76%、17.29%,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增产值、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6.67%、5.26%、5.43%、27.80%、38.30%、55.14%。施用有机物料组合肥改善了温室番茄种植田质量和番茄品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0.
渗流侵蚀对堤防危害很大,研究堤防渗流侵蚀机理及其治理对确保长江中下游安全渡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中下游堤防渗流侵蚀的主要类型与特点,分析了堤防渗流侵蚀产生的机理,并结合堤防工程整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