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53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65篇
  59篇
综合类   377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07年2月上旬,随着显微镜等最后一批仪器设备的运输安装到位,联起生猪人工授精站在平度市张戈庄镇尚河头村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人工授精站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依托联起良种猪场,存栏长白、白毛杜洛克等高产双肌臀种公猪32头,专职人工授精员2人,摩托车2辆,可采用电话预约等方式上门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NS5A基因,获得非结构蛋白NS5A,对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功能。【方法】参考BVDV-1型毒株V006的NS5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X170647)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到的牦牛BVDV GSTZ毒株cDNA为模板,PCR扩增NS5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S5A。经酶切初步鉴定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然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经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根据NS5A基因的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NS5A蛋白的亲水性、表面可塑性和抗原性等特性,并结合二级结构的预测对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PCR扩增NS5A目的基因片段为1 488 bp,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ET28a-NS5A构建成功。经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表达出了大小为55 ku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通过对不同BVDV毒株NS5A基因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显示GSTZ毒株NS5A在遗传进化特征上属于BVDV-1型。NS5A蛋白的亲水性主要位于12—21、32—69、75—113、120—135、143—147、152—163、165—180、215—230、265—274、296—340、348—378、389—447、455—463、469—495位氨基酸处,表面可塑性主要位于14—18、37—42、76—81、86—109、154—160、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414—442、430—437、454—460位氨基酸处,柔性区域较多,主要位于14—21、37—43、67—82、86—93、97—110、152—158、169—179、218—231、240—255、296—310、313—328、344—359、364—373、413—422和472—483位氨基酸处。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5—18、76—81、154—158、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和414—422位氨基酸处。【结论】成功表达并鉴定了牦牛源BVDV的非结构蛋白NS5A,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BVDV GSTZ株基因型属于BVDV-1型,NS5A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深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自身结构功能、免疫学特性以及进一步研究非结构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湿地松速生丰产栽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莆田市湿地松栽培调查,分析在不同造林年份、立地条件、造林密度下的生长状况,表明在莆田市引种湿地松,生长量基本达到速生丰产用材林指标,可作为培育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4.
浙江省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东南和西南三面濒海,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区,境内森林植被物种丰富。全市有林地44万多亩,森林蓄积量达到44万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该市在城市森林建设中,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出发点,致力于建设山围水绕的山水城市。城市森林不断增多城市森林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最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面貌和精神素质。温岭市建成区森林建设,结合旧区改造和道路拓宽,坚持以绿为主,抓好绿化建设,做到挤地建绿,见缝插绿,努力提高绿化率。据统计,温岭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658.3公顷,绿化覆盖…  相似文献   
35.
片石砂土地区封山育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石砂土地区从1984年起至1994年止,共封山育林1.10万hm^2现已基本成林,原来绿化难度大的近0.67万hm^2荒山。成为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混交林。封山育林成本低,效益好,对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治病虫害等都有较大的效果,它是解决农村能源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并能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保障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36.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22°30′,东经99°55′—101°51′,在北回归线以南。西双版纳处于横断山系南部,为无量山脉和怒山山脉的余脉。位于澜沧江的桦竹梁子,海拔2429米,为西双版纳地区最高点。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水面海拔仅475米,为本区最低点。区内地貌结构以山原为主,又分布着呈环状的低丘和低山山地。具有四周高、中间低,南部又有较多缺口的地势条件,便于西南季风向内部不断深入,在伸入过程中遇到两侧高起的山地和逐渐升高的地势,使湿空气抬升并凝结,形成丰沛的降水和较高的气温。另外,西双版纳地区北部及外围地势较高,对北方冷空气的入侵起到了阻挡和削弱的作用。因此,西双版纳虽处于北纬21°  相似文献   
37.
文章探讨了郁金香 ( Twlipa Gensneriana) 在呼和浩特地区引种栽培试验的初步结果 ,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热带地区稻田N2 O排放的影响,以不同管理措施下耕作4 a的稻田土壤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观察种植水稻后N2 O排放动态变化.试验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CT)、单施秸秆(ST)和常规施氮+秸秆(CTST)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在-0.23~6.64 mg/(m2·h),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中期,CTST处理相比于CT处理显著降低了分蘖肥期田面水无机氮浓度(P<0.05),同时减少了N2O排峰的维持时间;各处理全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为0.13~2.85 g/m2,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ST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CTST处理相比于CT处理可减排49.11%(P<0.05).因此,施用氮肥是N2O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秸秆还田可显著减少热带土壤-水稻种植系统N2 O排放.  相似文献   
39.
针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田间地头转向困难及已作业地块易被压紧压实的难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式丘陵山地拖拉机底盘。其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发动机横向布置于车架上,动力由发动机一端经过皮带输送到变速器等传动部件用于底盘驱动行驶,另一端输出用于田间收割等作业。转向系统为断开式梯形结构设计,采用前轮偏转和四轮偏转两种转向方式,可实现全液压四轮异相位转向。结果表明:底盘最高及最低行驶速度分别为10.98 Km/h及0.91 Km/h,最大传动比为370.37,最小传动比为61.38,底盘前轮偏转时的最小转弯半径为2003mm,四轮偏转时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494mm。该丘陵山地拖拉机具有良好的小地块作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0.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中结构复杂、参数庞大,难以实现在移动设备上的良好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采集马铃薯叶部病害图像样本,再运用GrabCut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再基于MobileNetV3构建病害识别基础模型,并通过调整模型结构及宽度系数α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运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将预训练参数迁移至优化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健康、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及其他病害叶部图像识别准确率为98.00%,模型权重仅为0.68 MB,识别速率为0.014 s/幅。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在移动设备上应用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