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天津地区盐碱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细菌种类和垂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塘中细菌总数维持在2.4×103~8.5×105 cfu/mL,之间,弧菌总数维持在1.75×102~2.3×105 cfu/mL之间,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分别在8月份和9月份达到高峰.反硝化细菌...  相似文献   
12.
温度骤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温度骤降后南美白对虾仔虾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 dedismutase,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评价温度骤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抗氧化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由24℃骤降到21℃时,样品中CAT、SOD、ACP、AKP的活性及MDA的含量分别为0.00479~0.00554kU/gport、0.832~0.908kU/gport、0.00219~0.00241U/gport、0.000659~0.000706U/gport及0.465~0.501mmol/L;温度由24℃骤降到18℃时,样品中CAT、SOD、ACP、AKP的活性及MDA的含量分别为0.00420~0.00554kU/gport、0.791~0.908kU/gport、0.00197~0.00243U/gport、0.000643~0.000706U/gpoa及0.467~0.844mmol/L。由于温度降低到21℃与对照组的温差不大,故各个指标的变化程度不是很明显:而温度降低到18℃后,各指标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趋势,说明温度骤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有一定的影响,是南美白对虾健康与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快速检测水果中桔小实蝇卵的分子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是直接危害果蔬生产并对出口贸易形成重要影响的有害生物群,口岸检疫对其鉴定依赖形态观察。本试验利用特异的嵌套式PCR引物对桔小实蝇rD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达到快速、可靠鉴定出柑橘果实中微量桔小实蝇卵,通过进一步序列分析,确定该实蝇与近缘种的关系。本试验建立的分子鉴定体系,可应用于口岸桔小实蝇卵快速、准确检疫,并能确定样本的种属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法师系多肉植物为景天科莲花掌属大坐莲一系列园艺品种的总称,其叶片因花青素积累而呈现鲜艳的色彩,然而其叶色对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极为敏感。本研究以万圣节法师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磷素水平处理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素、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缺磷处理和无磷处理均能降低叶绿素a含量、提高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总、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花青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促进万圣节法师叶片呈现红色;缺磷处理的效果优于无磷处理,建议在生产中采用缺磷处理技术,促进法师系多肉植物春季培养中的叶片呈色。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西药复方制剂对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的抑菌效果,采用水煎煮法提取五倍子、黄芩等12种中草药的活性成分,首先采用纸片法测定15种药物中西药单方制剂的抑菌效果,然后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具有抑菌效果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后使用采用棋盘交叉法测定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黄芩联用形成的复方制剂对柱状黄杆菌具有协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22年7月天津地区出现一鲈鱼养殖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死亡的情况,死亡率在10%左右。为查明大口黑鲈的死亡原因,对濒死大口黑鲈进行临床解剖、寄生虫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虹彩病毒检测,最后诊断为锚头蚤和鰤鱼诺卡氏菌混合感染。对鱼体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氟苯尼考拌喂10 d后大口黑鲈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一种自制的免疫增强剂对鲤(Cyprinus carpio)免疫力的影响,在鲤基础饲料中添加1%的免疫增强剂为试验组,在投喂1周、2周、3周和4周后,分别取鲤的血清,测定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补体C3的含量,比较免疫增强剂对鲤血清中3种酶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鱼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气化酶和补体C3的值为先升高后降低,投喂2周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免疫增强剂可有效增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