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利用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早在1997年就有发生,而作为观点和理论的提出是首次.从土地政策具有的调节和控制功能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概念进行界定,论述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理论基础,提出在当前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中要重视土地的有效需求、加强土地储备制度在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做好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32.
环剥是苹果早果早丰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探索矮化砧苹果适宜的环剥时间和次数 ,进行了矮化砧苹果环剥试验。1 试材与方法  1)试验 1。以 3年生SH3中间砧长富 2号为试材 ,共作 5个处理 :处理 1,主干环剥 2次 ,第 1次 5月 2 0日 ,第 2次 8月 2日 ;处理 2 ,6月 4日环剥 1次 ;  相似文献   
33.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程系教师陈卫民和宋红梅,2003年7月在新疆伊宁县达达木图乡进行葡萄病虫害调查时,在红地球葡萄品种上发现新疆检疫对象——葡萄黑痘病(Sphacelome ampelinum Bary),经田间和实验室初步鉴定,并于2003年9月2日请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李国英教授实地考察最后确认。  相似文献   
34.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可为旱作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设置S0(不还田)、S1/2(1/2倍还田)、S1(1倍还田)、S2(2倍还田)4个处理,通过连续3 a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变化情况,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与胡敏素碳(Humin Carbon,HM-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旱塬麦田土壤,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0.25 mm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0.25 mm微团聚体及粉黏粒含量逐减少;S2处理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mm团聚体质量百分数较S0处理分别增加了14.7%(P<0.05)、22.2%(P<0.05)、13.9%(P<0.05),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秸秆还田提高了全土TOC含量,以S2处理下土壤TOC含量最高,较S0处理增加了28.1%(P<0.05)。另外,秸秆还田提升了>0.25~2 mm团聚体中HM-C、HA-C和FA-C含量,其中S2处理较S0处理分别提高了19.0%(P<0.05)、25.5%(P<0.05)、14.9%(P<0.05),并且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的比值(HA-C/FA-C)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0.053 mm粉黏粒的FA-C含量变化是引起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能解释其变化的64.1%。总体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黄土旱塬麦区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向水稳性大团聚体的转化,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及各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并进一步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且秸秆还田量越高,提升幅度越大。2倍秸秆还田量(平均7 477 kg/(hm2·a))对当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结构改善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旱地土壤肥力和碳汇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替代部分化肥后对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硝态氮积累特征的影响。于2018—2021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秸秆不还田(S0)、秸秆半量还田(S1/2)、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2倍量还田(S2)4个还田量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替代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形成、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旱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8.3%~31.9% N和15.7%~63.2% P2O5的基础上,冬小麦产量总体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且在降水丰沛年份,增加秸秆还田量可产生更大的产量效应。3年试验总体表明,S2处理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较S0、S1/2和S1处理分别高17.5%(P<0.05),10.4%(P<0.05),4.3%。连续3年秸秆还田均提高了冬小麦穗数,S2处理冬小麦平均单位面积穗数分别较S0、S1/2和[JP]S1处理高17.1%(P<0.05),12.3%(P<0.05),3.6%,不同处理间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播前2 m土壤贮水量总体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期间S2处理平均贮水量较S0提高8.3%(P<0.05)。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也表现为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S2处理平均耗水量较S0处理增加了10.0%(P<0.05)。不同处理间水分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平均为14.9 kg/(hm2·mm)。在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基础上,旱塬冬小麦肥料利用效率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2处理平均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当季回收率(REN)和磷肥偏生产力(PFPP)较S0处理分别提高66.4%,155.8%,113.5%,105.2%。连续3年秸秆不还田使0—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2018年播前提高100.6%,并随水向下淋溶在深层土壤中累积,而秸秆还田处理2 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2018年播前,S2处理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低,为244.8 kg/hm2。综合考虑,晋南黄土旱塬麦区,在秸秆还田替代8.3%~31.9% N和15.7%~63.2% P2O5基地上,可增加播前土壤底墒,降低肥料残留,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中,以2倍秸秆还田量(平均为7 477 kg/hm2)产生的产量和水肥效应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推进旱作麦区面源污染防控和冬小麦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调查分析了廊坊市农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公共产品的性质、资金投入体制、规划制定、技术指导与服务、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廊坊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7.
福寿螺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中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综述福寿螺在中国的入侵现状,以及目前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指出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多效唑对金叶女贞的矮化效应和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绿篱植物探索一条节约型的化学修剪新途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金叶女贞进行处理。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其对金叶女贞矮化效应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综合矮化效应、植物学性状、抗病性等指标,以使用浓度750倍液的15%多效唑,喷施3次为宜。[结论]金叶女贞喷施一定浓度多效唑可以代替人工修剪整形,并可有效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39.
日光温室香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椿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蔬菜,太原市利用日光温室生产椿茅,春节前后上市,经济效益显著。从选种、选圃、种子处理、水肥管理及苗木矮化处理等方面介绍其培育壮苗技术,并详细论述其栽植管理技术,概括介绍其采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0.
三种罗非鱼的微卫星分子鉴定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77对微卫星引物对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三种罗非鱼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7个微卫星鉴定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的特异位点UNH636、UNH117、UNH172、UNH738、UNH878、UNH896;尼罗罗非鱼的特异位点UNH913、UNH907、UNH222、UNH980 、UNH880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特异位点UNH876、UNH899、UNH853、UNH932、UNH933、UNH773,任意一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其它两种罗非鱼不具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利用这17个位点检测三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1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8.35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MEGA4软件作图,进行了聚类分析,确立了三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奥利亚、尼罗、橙色莫桑比克三种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0941、0.5490、0.2588,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089、0.7230、0.26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869、0.7149 、0.1643,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显示奥利亚群体和橙色莫桑比克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