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0篇
  26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51.
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栽培方式),并且起垄+覆膜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覆膜和起垄单一处理;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和对照。综合来看,起垄+覆膜处理使起垄、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互相补充,对柑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增强,降低了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起垄、覆膜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以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352.
利用1995年、2005年、2013年同一季相的TM图像数据,通过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提取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信息,分析环巢湖区域1995—2013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情况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995—2013年,环巢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先升后降,城市及其边缘地区植被覆盖度低且下降迅速,部分乡镇植被覆盖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53.
为评价所设计的双风送静电果园喷雾机室外性能,测试喷雾机在Y形梨树园内的雾量分布。以纸卡为样本、丽春红溶液为示踪剂,测试区域采样与断面采样对试验结果影响及不同作业速度下的田间雾量分布,分析静电喷雾效果。结果表明,区域采样策略和断面采样对冠层平均雾滴覆盖密度的结果影响不大,但断面采样策略比区域采样策略所得的雾滴覆盖密度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作业速度是影响静电喷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Ⅱ、Ⅳ档速度下静电喷雾的反面雾滴覆盖率分别提高40%、17%,但对正面的雾滴覆盖密度基本没有影响,甚至略低于非静电喷雾;静电喷雾有助于抑制雾滴飘移,试验结果显示在5.0~12.5 m的采样区域内,静电喷雾的的飘移量比非静电喷雾减少18%;该喷雾机在同类型果园应用中,防虫时可以采用Ⅲ档及以下作业速度,防病选用Ⅱ档及以下速度可以满足防治要求,但Ⅰ档作业时地面沉积量明显高于其他作业速度,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354.
[目的]调查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水稻OsAAP6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OsAAP6基因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对其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影响作用,为今后利用OsAAP66基因提高稻米营养品质提供参考。[方法]设置5个氮肥浓度梯度,在水稻OsAAP6遗传材料中分别检测OsAAP6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检测分析其成熟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田间氮肥施加量的增加,OsAAP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并能显著促进水稻籽粒中谷蛋白的积累,进而增加水稻籽粒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在氮肥浓度较高的条件下,OsAAP6基因有助于提高水稻籽粒中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随着氮肥施加量的增加,OsAAP6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总氨基酸的含量。[结论]OsAAP6基因随着田间氮肥浓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不断升高,并能促进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稻米营养品质的提高,这为今后利用OsAAP6基因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55.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356.
利用海南省橡胶树臭根病病株上采集的病根样本,采用菌索组织分离法获得菌落后,进行子实体诱导产生分生孢子,再经单孢分离纯化获得菌株HNDZ001,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菌株HNDZ001为引起橡胶树臭根病的匐灿球赤壳菌(Sphaerostilbe repens Berk.&B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NDZ00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表面黄白色,致密,背面呈深褐色至浅黄色,后期会产生黄褐色菌索和孢梗束;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4℃、p H 7~9,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28℃、pH值为8、甘露醇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完全黑暗,且在黄瓜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57.
2020年7月和11月,在淮河流域的南四湖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34°60’~35°14’N,116°68’~117°23’E)的上级湖(鲁桥)、湖中(二级坝)和下级湖(韩庄)设置3个采样点,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地笼网、网箔、拦网采集鱼类样本,并定期走访采样点附近的渔船码头、跟随采样点附近的捕捞渔船等现场补充调查,分析和研究该水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为填补南四湖鱼类研究的空白,完善南四湖生态保护内容和渔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夏秋季该水域共发现鱼类45种,隶属于7目14科34属,包括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等主要经济种类,鲫为绝对优势种,其他优势种类因网具选择性而差异较大。二级坝附近水域多样性指数最高,鲁桥次之,韩庄最低。区域因子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二级坝湖区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湖区(P<0.0...  相似文献   
358.
探索外源赤霉素与氨基酸钙对柑橘果实裂果的影响,为防止‘明日见’柑橘裂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措施。以红橘为基础砧高换5年生‘明日见’柑橘为试验材料,选取生长势、负载量一致的27株树,分别在花后60、75、90 d进行外源赤霉素、氨基酸钙处理,从花后100 d开始采样,每隔15 d采样一次,共采样5次。对果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对果实外观品质、裂果率、细胞壁物质含量、3种不同类型果胶含量(水溶性果胶、离子结合性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方差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水溶性果胶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裂果高峰期含量高于其他时期,且受赤霉素影响较大。离子结合性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纤维素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先降低后升高,裂果高峰期含量低于其他时期,离子结合性果胶含量变化受外源钙影响较大。不同处理在不同时期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果皮中不同类型果胶的含量变化是‘明日见’裂果的主要因素,外源喷施赤霉素与氨基酸钙能显著降低裂果率。赤霉素与氨基酸钙通过影响果皮中不同类型的果胶含量增强抗裂果能力,赤霉素的处理效果优于外源钙,能更有效地...  相似文献   
359.
【目的】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棉田恶性杂草。本研究旨在通过抗氧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龙葵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为龙葵萌发预测和防除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的6个龙葵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萌发温度(10~40℃)条件下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分析比较不同种群对温度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6个龙葵种群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萌发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XJ1600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而LN2209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HN2160和LN2209种群的POD活性在10~30℃时相对较高,但在35~40℃时相对较低;XJ1600种群的CAT活性在10~30℃时较稳定,而LN2209种群的CAT活性在20~35℃时变化较小。各种群龙葵种子的MDA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高温胁迫可...  相似文献   
360.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四川、安徽、湖北3个产地煨葛根外观形状及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利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定煨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它们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3个产地煨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的含量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产地煨葛根中均含有葛根素,四川产地样品药材葛根素含量优于安徽和湖北产地,但不同产地的煨葛根中葛根素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同时葛根素的含量与产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