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以淮麦25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PGRs作用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了籽粒干物质、灌浆速率及粒重的变化动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PGRs处理下,小麦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Logistic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98~0.999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较好。灌浆参数中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灌浆持续期(T)和平均灌浆速率(R)与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粒重与灌浆持续期(T)的相关性大于平均灌浆速率(R)。从各阶段灌浆参数来看,粒重与渐增期灌浆速率(R1)、快增期持续时间(T2)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3)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参数相关不显著。理论最大千粒重与灌浆结束时强势籽粒的千粒重变化相一致。劲丰和GA3处理能显著增加籽粒千粒重,而多效唑、硝酸钴和乙烯利则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因此,始穗期外施劲丰和GA3能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R1),延长快增期持续时间(T2)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3),改善籽粒灌浆参数,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养鱼在中国由来已久,并已经发展出各种模式。在沟坑模式中,作为鱼群庇护所的沟和坑会占用一定面积的水田区域,致使水稻立植面积减少,但沟坑的设置同时导致水稻群体边际区域的增加。本试验就沟坑边际效应导致的水稻增产效应对因立植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产量减少的弥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测定计算,同时对环沟、十字沟、直沟3种沟型下水稻产量、田鱼产量及经济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试验区域的稻鱼共生模式中的最佳沟坑模式。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沟际边1行单蔸粒重的边际效应值平均可达52.45%;沟坑边际效应弥补效果也较为显著,平均达80%左右。且不同沟型弥补效果不一:环沟弥补效果最佳,达95.89%,几乎可弥补沟坑占地损失;十字沟次之,为85.58%;直沟最差,仅可弥补58.02%。各类沟型的水稻稻谷产量及田鱼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产出收益以十字沟表现最佳。研究认为十字沟为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最优沟型。  相似文献   
73.
适宜灌水施氮方式利于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和施氮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2011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交替灌水、固定灌水、均匀灌水和交替施氮、固定施氮、均匀施氮2因素3水平的随机完全组合试验方案。分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0~100 cm土层监测植株正下方、植株正南侧和植株正北侧的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灌水方式对各位置根长及根系总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施氮方式只对植株南侧根长和根系总干质量影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只对植株北侧根长和总根长影响显著。交替灌水均匀施氮在监测时期内维持了较大总根长,并使得灌浆期植株不同位置根长、总根量(总根干质量除外)均较大,并最终获得较大的产量(11 524 kg/hm2)。而固定灌水固定施氮总根长最小,产量最低。各处理下0~40 cm土层根长所占整个土层根长比例均较高,该比值以交替灌水均匀施氮最大。对比发现,根系生长分布对灌水方式更加敏感,通过不同灌水与施氮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分布应集中在0~40 cm土层,交替灌水均匀施氮最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为垄植沟灌下较好的灌水施氮方式。该研究为通过不同灌水施氮方式调控作物根系生长并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吴雪 《北方果树》2014,(1):34-34
正北镇市葡萄贮藏保鲜已有多年历史。在长期的贮藏保鲜实践中,从土窖土法贮藏到机械恒温贮藏保鲜,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宜‘巨峰’葡萄的贮藏保鲜技术,现总结如下。1采前技术措施采前控制氮肥施用量,以叶面喷施钾肥和地下追施钾肥为主。控制采前灌水。凡是贮藏的浆果,采收前7~10d须控制灌水,以减少果实中自由水的含量,提高耐贮性。为防止葡萄贮藏期病害发生,特别是灰霉病,在采前7~10d喷50%扑海因杀菌剂1000倍或50%腐霉利1 000倍液即可。2机械恒温冷库消毒与降温处理  相似文献   
75.
基于格网和物元模型的防护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度平通河流域ETM+卫星图片,结合该区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林相图、1∶5万和1∶10万地形图,卫星图片解译后,将矢量文件转换成格网,选取林分结构因子、生产力因子和功能因子,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每个格网进行了分级评价。结果表明:(1)平通河流域薪炭林面积占很大优势,面积为32 785.4 hm2,占总面积的42.45%;其次是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前者为18 441.86 hm2,占总面积的23.88%;后者为12 047.44 hm2,占总面积的15.60%。经济林面积较小,面积为4 217.3 hm2,仅占总面积的5.46%。(2)平通河流域防护林质量总体评价较差,以中等级所占比例最大(62.75%),其次是良好等级(21.21%);处于差等级的所占比例也占到13.96%;处于优等级的只占1.24%。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春季冻害下防冻剂处理对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等的影响。[方法]以‘淮麦30’和‘济麦22’为材料,分析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对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生理特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春季冻害下,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处理能显著提高‘淮麦30’和‘济麦22’的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品种的抗寒能力。处理间,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无显著差异。同时,‘淮麦30’和‘济麦22’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进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收获指数。[结论]在春季冻害下,喷施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均能提高小麦抗寒性并能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嘉定白蒜在种植区的病毒情况,从嘉定白蒜两个种植基地采样,分别提取总RNA,然后反转录。采用RT-PCR方法检测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CLV)。结果表明:根据GCLV中间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在两处样品中均分别扩增到300、710和450bp片断。将其中450bp片断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的GCLV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同源性达到95%。由此确认嘉定白蒜中含有GCLV。根据OYDV中间保守序列设计5对引物,在两处样品中均未扩增到可检测的片断,表明嘉定白蒜中不含OYDV。  相似文献   
78.
亳州市是畜牧大市,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废弃物逐年增长,全市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460万t.虽然处理后的畜禽废弃物是优质肥源,但未经处理的畜禽废弃物,被当作"废水""废物"处理,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造成资源与利用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形成"花钱浪费资源"困境.自2019年以来,亳州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畜牧、农技、农发等多部门资源优势,发挥"1+1+1>3"的效应,在全市全区域实行畜禽肥水还田,摸索出"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加强监测"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有效路径,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化肥减量、农作物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以及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在推进畜禽肥水还田过程中,创立了"三合一工程"工作机制,采取了"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行政推动"工作方式,形成了"群众可接受、财力能承受、技术可复制"工作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9.
豌豆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近年来在油菜、蚕豆、莴苣等蔬菜及花卉上的发生非常严重,危害十分猖獗,严重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叶片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从而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本文报道了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防治对策,对受害地区了解其发生和防治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正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 GriffonMaubl.)是由Griffon和Maublanc~([1])在对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进行订正的基础上而确立,Alves等~([2])于2008年对这个种又进行了研究并补充了DNA序列信息。可可毛色二孢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的枯萎、根腐及焦枯等病害症状~([3,4])。而假可可毛色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