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林业   5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长宁县竹海镇和龙头镇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其生长状况、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两个地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饱和持水量0~40 cm两个地点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0~20 cm土层中,除全N、全K、速效N表现为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均差异不显著(P0.05)。(2)竹海镇2 a生竹每公顷株数明显高于1 a生竹,前者是后者的1.77倍;龙头镇则差别不明显。(3)竹海镇1 a生年竹平均胸径小于龙头镇,而2 a生竹则大于龙头镇。(4)竹海镇、龙头镇1 a生竹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22±2.34 T·hm~(-2)、6.64±0.87 T·hm~(-2),2 a生竹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9.23±8.66 T·hm~(-2)、8.10±2.12 T·hm~(-2),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5)为提高硬头黄竹的产量,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如施加P肥、K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于树种单一和密度过大,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林,导致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得到有效发挥。【方法】为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以四川省盐亭县的人工柏木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带状采伐+补植阔叶树种试验。设置4、6、8、10 m 4种强度以及对照,采伐带与保留带等宽,对采伐带内的所有柏木进行皆伐,补植桤木、台湾桤木、喜树、香樟4种阔叶树种,从第2年开始,进行保留木、新栽物种和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状况和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①间伐5年后,各保留带原有柏木树高、胸径的年均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高出35.48%、30.65%、41.94%、54.84%和23.73%、42.37%、61.02%、71.19%;②采伐带内灌木、草本的丰富度和盖度明显高于保留带和对照(P0.05)。2016年,灌木物种数按带宽大小排列为8 m6 m10 m4 m,草本物种数按带宽大小排列为8 m10 m6 m4 m。采伐带内草本盖度在改造初期(前2年)呈明显上升,但随着时间推移,草本盖度逐渐减少(但均明显高于对照),而灌木则相反;③从1年的成活率来看,桤木的成活率最高(95.2%),其次是香樟(94.3%),成活率最低的是台湾桤木(88.9%)。5年后的保存率来看,同样表现为保存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桤木(91.7%)香樟(89.7%)喜树(88.4%)台湾桤木(86.7%);④抚育、施肥后,新栽物种生长速度明显提高。新栽阔叶树种的高、径、冠年均生长量在不同带宽按由大到小排列为10 m8 m6 m4 m;⑤采伐带内天然更新幼苗无论数量还是种数均显著高于保留带和对照(P0.05),保留带也高于对照。【结论】从改造效果来看,采伐带和保留带以6和8 m为宜,桤木、台湾桤木、喜树、香樟4种阔叶树均可补植。喜树适宜补植在坡的下部和沟谷等水分条件良好的区域,香樟适宜补植在坡的中部以下区域水分条件相对好的区域,而桤木和台湾桤木在各区域均可补植。由于川中丘陵区常遇干旱,因此前3年应进行幼苗(树)的抚育、施肥。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人工柏木纯林、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层片结构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表征的群落综合特征上,次生混交林与人工林具有很大差异.人工柏木纯林物种数量少,乔、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物种数量较多,乔、灌、草层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着盐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划分出不同的立地因子,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经果林、生态林、封山育林(含补植)、封山种草和工程措施5种治理模式及治理措施,为同类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农业昆虫学课程的特点,主要在课程的时间安排、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污染物的影响,在成都驿都大道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开展了TSP(空气总悬浮颗粒物)、PM10(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PM2.5(粒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和PM1(粒径在1μm以下的颗粒物)4种空气颗粒物浓度观测.【方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采用浓度和净化百分率评价法分析了道路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结果】林带带宽10m处,仅PM10和TSP 2种空气颗粒物的日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的,分别为(132.0±1.2)μg/m3和(289.2±0.7)μg/m3;30 m林带带宽处的PM2.5,PM10和TSP 3种空气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分别为(72.3±0.5)μg/m3,(120.9±0.4)μg/m3和(268.9±0.4)μg/m3,均达到了国家二类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标准;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PM1和PM2.5的净化率峰谷时间出现在15∶00~17∶00,PM10出现在13∶00~15∶00,TSP出现在11∶00~13∶00.【结论】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物有消减作用;净化率随着绿化林带带宽的增加而加大;林带相同带宽处,林带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率随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对圆柱螺纹进行非接触检测时,螺纹牙型会产生失真现象,为此提出图像校正的方法。从螺纹牙型失真的几何原理出发,建立相应的螺纹数学模型,对采集的螺纹图像进行校正,获得真实的螺纹牙型,并通过软件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表明图像校正的方法提高了圆柱螺纹非接触检测的精度、效率。  相似文献   
9.
植物耐水湿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岸造林植物经常遭水淹,成活率较低,因此其耐水湿性成为水岸景观防护林植物选择的难题,选择较耐水淹的植物是水岸造林的重点.本文对植物耐水湿性机理、耐水湿性评价指标和植物耐水湿的主要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7,以0.4~0.6最多,共占全部种对的36.37%;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有112对,占总对数的84.85%,有39对的重叠值0.2,约占29.5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一般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产生较大的重叠值;大于0.08的Lih(物种i与物种h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Lhi(物种h与物种i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重叠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74%和65.16%,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