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叶源调减(“减源”)对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干物质及氮、磷、钾元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以期为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密度,分别为常规生产种植(60 000株/hm 2)和高密度种植(90 000株/hm 2);副区为不同减源强度处理,于开花吐丝期将植株的每1片绿叶横剪1/2、1/3、1/4(用T1、T2、T3表示),不剪叶为对照(CK),测定吐丝期(减源后)至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与转运情况。【结果】 在常规生产种植密度下,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P<0.05),其中T1、T2、T3处理分别较CK平均减产32.1%、20.3%和11.9%;而高密度处理,T3处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产量显著增加,较CK增产7.7%。与CK相比,不同减源处理均提高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转运率,减源程度越大,干物质与养分转运率越高,其中在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25.4%、19.1%、10.7%,T2处理的分别提高14.3%、9.8%、5.2%,T3处理的分别提高19.0%、10.7%、8.4%;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17.1%、12.8%、5.8%,T2处理的分别提高12.6%、8.0%、3.6%,T3处理的分别提高14.9%、11.3%、3.9%。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不同减源处理降低了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当减源,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有所提高,其中T3处理2年平均比CK提高11.8%、6.9%、6.1%,而T1、T2处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2年均值分别比CK降低20.4%、23.4%、20.0%和10.3%、15.6%、16.0%。【结论】 高密度玉米群体存在叶片冗余,适当减少叶源量(剪叶1/4),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营养元素向籽粒的合理转运,提高了成熟期籽粒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显著提高产量。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合理增加密度,在高密度群体下适当调减叶源量,是春玉米进一步高产和养分高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2.
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模型在我国发展与应用日趋完善,已成为农业科研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在区域化模拟、农业预测与风险分析、宏观农业决策制定、未来气候情景模拟、优化栽培措施及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当前国内作物模型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6个生长模型概况和在玉米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及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模型进行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对现有主要模型存在问题及今后需开展的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3.
通过基因枪(PDS-1000He)轰击法将构建好的多功能蛋白HC-Pro的植物表达载体pHCFL与带PMI筛选标记基因的pZMLR14植物表达载体共转化导入易感花叶病甘蔗品种福农95-1702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转化的愈伤经甘露糖筛选后获得抗性转化甘蔗幼苗。经PCR检测、氯酚红显色、RT-PCR检测和DNA点杂交分析获得转HC-Pro的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0.8%(HC-Pro基因)、1.7%(PMI基因)和0.4%(HC-Pro基因+PMI基因)。花叶病毒接种实验结果显示,未转基因植株的发病率为75%,而转基因植株均系统性发病,推测由于HC-Pro的大量表达抑制了甘蔗体内自身的RNA沉默机制而使病情加重。其它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转基因与未转基因植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转HC-Pro和PMI基因对甘蔗的生长或其他农艺性状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4.
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趋势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背景为基础,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4个方面对皖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变动进行剖析,突出其趋势特征,构建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揭示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构建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体系,以期为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利用营口市气象观测站DSG5型降水现象仪平行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应用评估及误差分析,了解降水现象仪观测结果与人工观测记录的差异,给出针对性建议,以供其他气象台站参考。  相似文献   
56.
池蝶蚌与三角帆蚌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池蝶蚌和三角帆蚌两个种群的4个年龄段和4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肝脏和鳃)中的两种同工酶(EST、MD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贝类的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三角帆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池蝶蚌种群丰富。  相似文献   
57.
58.
通过筛选辣椒均一化cDNA文库,获得一个具有AP2结构域的辣椒CaERF4全长cDNA序列,含有一个编码250个氨基酸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与拟南芥等其它植物ERF蛋白之间有35%~38%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该基因在辣椒不同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组成型表达,在根系中表达量略低。此外,还发现CaERF4的转录受到茉莉酸甲酯(MeJA)和乙烯利(ETH)等外源激素处理以及青枯菌接种的诱导,但水杨酸(SA)处理作用不明显,高温处理也可诱导其转录表达增强。说明CaERF4可能在辣椒应答病原菌和高温等逆境胁迫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9.
我们宁安市已成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连续出现旱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米产量,必须认真总结本地区经验,全面推广水稻节水增效栽培技术。1水稻品种选择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型紧凑、穗粒兼顾型、抗  相似文献   
60.
CaDREB3是辣椒DREB家族中1个成员,为明确CaDREB3受逆境胁迫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从辣椒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了CaDREB3上游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启动子的TATA框为起始密码子ATG上游-89 bp至-86 bp的TATA,同时含有多种与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ABRE、HSE、MYB和TCA等,并使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启动子6个缺失体的GUS融合载体,获得了6个缺失体的烟草转基因植株,这些结果为将来分析该启动子应答逆境胁迫的调控区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