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31篇
  71篇
综合类   27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拟除虫菊酯作为全球第三大杀虫剂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环境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拟除虫菊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和风险评估报道较少。以典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甲氰菊酯(FEN)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以及对典型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于酸性土壤,同时在非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灭菌土壤的4倍。因此,土壤酸碱度和微生物是影响FEN在土壤中降解快慢的主要因素。此外,在降解过程中检测到甲氰菊酯主要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生成。蚯蚓富集结果表明,FEN在蚯蚓体内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大生物富集因子为0.3。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高剂量(5 mg?kg-1)甲氰菊酯暴露14 d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色素P450(CYP450)、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存在剂量效应,证实土壤中残留的FEN对蚯蚓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甲氰菊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以及生态毒性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林业科学研究》1990,(4):350-350
根据中土两国政府签署的科技交流协议,国家科委批准并资助由林业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文元、助理研究员兰再平组团,赴土耳其进行造林及水土保持工程学术考察。自1990年5月24日至6月7日,从土耳其的安那托力亚高原中部干旱区向南到托鲁斯山脉,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寒季规模化奶场应用三类不同的消毒药,比较消毒前、后细菌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效果较好的消毒药种类,并推荐出冬季最佳消毒间隔周期。试验结果表明:三类消毒药中,以含氯制剂效果最佳,其余依次为醛类制剂、碘类制剂;冬季最佳消毒间隔周期为6 d,可以起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并能够做好圈舍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44.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单混种作物的生长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比例理论(Metabolic Scaling Theory)认为,植物小个体或幼苗的生物量和物质能量代谢速率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为1,而随着植物个体的逐渐增大,其代谢异速生长指数逐渐趋近于3/4。2012年,Deng等基于代谢比例理论建立了植物小个体的动态生长模型。然而,对于受到种内或种间不同竞争压力的植物个体来说,其生长过程无疑将受到邻体竞争的影响,他们是否仍然遵循上述植物小个体的动态生长模型尚不得而知。本研究针对此科学问题选取了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胡麻(Linum usitisimum)、玉米(Zea mays)3种作物分别进行两两组合混合种植以及单独种植,种植密度分别为高、中、低3种不同密度梯度;在作物出苗至成熟期间,分别对株高、基茎、冠幅、生物量、以及不同时期样方植物密度共进行6次跟踪测定。通过对Deng等建立的植物小个体动态生长模型的拟合分析,发现在种植密度梯度下不论单种还是混种,其植物个体的生长曲线均符合植物小个体动态生长模型,且具有相似生态位的物种混种条件下的个体生长状况要好于单种条件下的个体生长状况,而低密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亦显著优于中、高密度个体生长状况。总之,不同竞争压力下的植物个体,其生长速率和成熟大小虽有所变化,但其生长曲线均符合上述生长模型的预测。该研究不但对植物小个体生长模型和代谢理论的可靠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而且还使该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5.
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淡水养殖品种,其营养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晚,以往的饲料配方参数主要借鉴鳗饲料,制约了中华鳖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关于中华鳖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越来越全面,因此,本文重点总结了中华鳖对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微量营养素等的需求,饲料中鱼粉和鱼油替代研究、饲料添加剂应用及其饲料产业发展现状,以期为中华鳖精准营养数据库的建立和高效环保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依据。稚鳖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32%~50%,赖氨酸和蛋氨酸需求量分别为2.40%和1.23%,脂肪的需求量为11.1%~35.7%,DHA需求量1.1%,碳水化合物需求量为17%~28%,磷需求量为0.30%;稚鳖能较好地利用动物蛋白原料,一些功能性添加剂有促生长和提高免疫的功效,关于鱼油替代和维生素和矿物盐需求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同时对中华鳖营养需求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智慧农业是综合运用云计算、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技术,实现信息支持、大田信息采集、生产数据收集等各个环节的连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控制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在新型农业生产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阐释智慧农业的意义,总结了广西智慧农业实践的典型案例,并归纳了广西智慧农业的成功实践经验。但是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不完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匮乏,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加大智慧农业培训力度,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夯实智慧农业政策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干旱是制约新疆玉米生产的首要因素,[目的]本研究以利用96 个自交系为母本,4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依据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构建了包含384 个F1 的群体。选定开花-吐丝间隔时间(ASI)、结实率(ESP)、产量(GY)和相对产量(RGY)等指标,开展玉米杂交种(F1)群体田间耐旱性鉴定,从F1群体中选择耐旱优异的材料,用各自骨干亲本进行回交,结合田间耐旱表型,[方法]采用 FarmCPU (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鉴定到16个REC关联的位点。整合四个指标关联区域,初步获得138 个与花期干旱相关的整合区域,[结论]能够解释34-49%的性状表型变异。聚合控制玉米耐旱性优良的等位基因,创制耐旱性优异的玉米新种质、新材料,服务新疆及全国玉米耐旱育种。  相似文献   
48.
为对比不同类型秸秆对强还原处理土壤(RSD)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晾干的玉米秸秆(CS),晾干的芒草秸秆(MS),晾干的玉米和芒草秸秆混合(CMD),新鲜的玉米和芒草秸秆混合(CMW)4个处理,并以化学熏蒸和仅淹水处理作为对照,以评估不同强还原物料处理土壤培养过程中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不同RSD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降幅达到83%~98%。与单一秸秆相比,混合晾干秸秆RSD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的增幅为49%,而混合新鲜秸秆处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培养期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总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在CMW组先降低后升高,而在CMD组降低了51%。在细菌属水平上,CMD组伯克氏菌目中未分类的属(UC-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中未分类的属(UC-Comamonadaceae)、厌氧黏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bacteroides)相对丰度于培养结束时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antel检验表明具有特征性的细菌类群(如AnaeromyxobacterPseudobacteroides)与土壤pH、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且Anaeromyxobacter与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强还原物料组成及晾干程度均对土培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三峡库区草食牲畜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元智 《畜禽业》2002,(11):50-52
长江三峡库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少霜雪,寡日照;以丘陵、山区为主,河谷、溪流较多.由于丰富的水热资源,三峡库区草山草坡较多;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下,库区宜退耕种草面积增大,适宜发展草食牲畜.同时三峡大坝三期蓄水后,库区淹没面积增大,移民人口增多,需解决移民的生活生产问题,为发展草食牲畜是很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特别是就地移民.为此,研讨优质、高效草食牲畜发展模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0.
蚕沙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沙是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副产物之一,年产可达500万t以上,是一种廉价且数量丰富的蚕业资源,蚕沙的高值化利用是当前蚕业生产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蚕沙的肥料化应用、食用菌栽培、动物饲料应用、药品食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