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机制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抗菌活性对芒果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经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AmS2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发现,菌株可分泌产生易溶于水和甲醇等强极性溶剂、对热稳定、pH4~7条件下较稳定的非蛋白类抗菌活性物质。毒力测定表明,菌株抗菌物质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9772 mg/mL和1.9027mg/mL,当提取物浓度3.0mg/mL时,可致使病菌分生孢子壁消解。  相似文献   
152.
特高糖抗寒甘蔗新品种桂糖28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培育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新品种,不断满足糖料生产发展的需要,2000~2008年,采用"五圃制"的常规杂交育种的技术路线进行选择与培育,育成了特高糖高产抗旱抗寒的甘蔗新品种桂糖28。桂糖28(原名桂糖00-122),其亲系为CP80-1018×CP88-2032。该品种中至中大茎,特早熟、特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极易脱叶。甘蔗蔗糖分(16.60%)较ROC16(15.07%)高1.53%,最高甘蔗蔗糖分达19.19%;产蔗量(86.2 t/hm2)较ROC16(83.1 t/hm2)增产3.73%,最高产蔗量达159.2 t/hm2;含糖量(14.31 t/hm2)较ROC16(12.52 t/hm2)增产14.30%。适应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省蔗区种植。桂糖28的育成是广西甘蔗高糖育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丰富我国甘蔗品种材料,改良目前甘蔗单一化的品种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3.
海洋细菌AiL3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莎  詹儒林  何红  汪远  李琳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12-2315
为探讨拮抗芒果炭疽菌的海洋细菌AiL3的防病作用,采用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该菌株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室内防病试验结果表明,AiL3菌株各处理液对采后芒果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以含1‰Tween80的10倍发酵稀释液处理效果最好,6 d后的防治效果为53.7%,明显高于同期施保克处理27.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能够通过抑制病菌扩展速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其中含1‰Tween80的10倍上清稀释液处理组的效果最好,3次施药后10 d和20 d后对田间芒果叶和果的防病效果分别为47.5%、41.2%和49.7%、42.9%。  相似文献   
154.
桂糖 17号由桂糖 11号×崖城 6 2 /4 0杂交选育而成 ,中大茎、中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抗旱能力强。公顷蔗茎产量 90 .0 t,产糖量为 13.7t;而新台糖 10号 (CK1)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为 6 1.9t和 10 .3t/hm2 ,桂糖 11号 (CK2 )蔗产量和糖产量分别为 6 8.5t和 10 .9t/hm2 。  相似文献   
155.
4株海洋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对植物病害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菌落生长法、孢子萌发抑制法和纸碟法测定了从东海岛沿岸海水中分离筛选到的4株海洋真菌的发酵液以及抗菌活性物质粗提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4株海洋真菌发酵液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79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到70.6%;4株海洋真菌的发酵液对兰花炭疽菌2—2和弯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抑菌率均超过96%,特别是菌株152对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萌发抑菌率达到100.0%;菌株132和152的抗菌活性物质粗提物对镰刀菌,以及菌株179和182对兰花炭疽菌2—2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带宽分别为15.8、23.3、15.8和16,7mm。试验结果表明,这4株海洋真菌对7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抗黑穗病甘蔗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26个甘蔗品种(品系)在人工接种黑穗病菌条件下的感病情况,结果表明:新台糖10号、16号、20号、福农83-36、川宁78-111、桂糖17号、桂糖94-38、94-63、94-77、94-116、94-104、94-10、90-95的反应型达到抗至中抗,是抗黑穗病的优良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157.
细菌性干枯病是发生在广东杧果产区杧果上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杧果干枯病病样中分离获得的菌株NY0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杆状,最适培养温度28℃,最适pH值7.0~7.2。刺伤接种到健康杧果叶片,4 d后叶片呈现典型病斑。以菌株NY01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16S rDNA片段,经BLAST分析,菌株NY01 16SrDNA序列与Sphingomonas sanguinis(登录号KT76607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6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NY01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sanguinis。血红鞘氨醇单胞菌能够引起杧果细菌性干枯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8.
何红 《现代园艺》2014,(23):19-20
林业生产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就是林木种苗,在很大程度上,林木种苗就是绿化造林的关键所在。目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的相关改革,促进了林木种苗的有利发展,但林木种苗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尤其是现阶段的生态建设还处在一个破坏和治理的关键阶段。基于此,本文对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展开相关论述,希望对未来的种苗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后再次剖宫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间医院70例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不同结局及护理过程,分析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70例产妇中均再次剖宫产,正常结局47%,产后出血27%,子宫切除发生率为4%,胎盘植入发生率2%;1例延迟哺乳,6例出院纯母乳未达标,61例在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100%。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应在术前给予充分评估,术中充分准备,以降低不良结果发生率。护理对策应加强孕期保健知识教育,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落实早吸吮促进母乳喂养达标,才能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0.
1 999- 2 0 0 2年 ,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 1 5个优良品系和 2个对照品种的 2年新植和 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福农 91 - 471 0、闽糖 86 - 2 1 2 1、粤糖 92 - 1 2 6和云蔗 92 - 1 9在试验中表现较突出。福农 91 - 471 0产蔗量和含糖量最高 ,分别达 99.4 0和 1 4 .0 3t· hm-2 ;闽糖 86 - 2 1 2 1和粤糖 92 -1 2 6产蔗量和含糖量分别为 95 .5 1、1 3.5 4t·hm-2 和 90 .2 3、1 3.71 t· hm-2 ;而主对照新台糖 1 0号(CK1 )和副对照桂糖 1 1号 (CK2 )的产蔗量和含糖量分别为 78.82、1 1 .87t· hm-2 和 88.5 3、1 2 .4 9t· hm-2 。云蔗 92 - 1 9在参试材料中蔗糖分最高 ,达 1 5 .4 8% ,而新台糖 1 0号和桂糖 1 1号糖分仅分别为 1 4 .97%和 1 4 .1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