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63篇
  139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9年   1篇
  18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外源C_4作物DNA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周文麟  王亚馥 《作物学报》1992,18(6):418-424
利用小麦自交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_4作物玉米或高粱的DNA导入小麦的种胚细胞,结果受体后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而且受体不同,所发生的变异不同。甘麦8号受体后代植株变矮,结实率低,分蘖多至5个,少至完全不分蘖;8347—2-4和8013—3品系后代中出现不育株;6873—20—3品系受体后代的籽粒由红色转变为白色而且稳定遗传;蓝粒麦受体后  相似文献   
62.
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解启来 《土壤学报》2007,44(6):1058-1062
对珠江三角洲三种主要类型的土壤(水稻土、菜园土和非耕作土),共计74个样品进行了顺式氯丹(CC)和反式氯丹(TC)的GC-M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检出率较高,CC和TC皆为100%.反式氯丹(TC)和顺式氯丹(C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1~13.70 ng g-1和<0.01~15.70 ng g-1,其中多数样品中该类化合物浓度集中在0.1~1.0 ng g-1浓度段.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手性色谱柱对这两种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值进行了测定.通过化合物浓度与其对映体比值的对比,认为个别高值点主要受氯丹使用的影响,其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比值(EF)接近原始值(0.5).氯丹在土壤中的浓度值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包含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微丝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很多研究表明微丝在花粉萌发、花粉管内原生质流动(Justus et al.,2004)、花粉管顶端生长(Li et al.,2001)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花粉管  相似文献   
64.
碳源调理剂对黄瓜秧堆肥进程和碳氮养分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由于中国蔬菜产地的黄瓜秧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缺乏针对性的使用技术,这类废弃资源多成为当地的环境污染源。该文以黄瓜秧为原料(空白对照,CK)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并在此基础上设置2组处理,即把玉米秸秆(CS)和木本泥炭(WP)作为辅助碳源调理剂,按照C/N比为25添加到物料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CO2和氨气的排放速率和累积量、物料损失率、有机质含量、p H值、电导率(EC)、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外加碳源对黄瓜秧堆肥过程和碳氮氧分损失的影响,以期实现对黄瓜秧堆肥化进程进行工艺优化,并降低碳氮元素以气态形式的损失,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木本泥炭作为外加碳源调理剂,可以减少物料损失量,加速堆肥腐熟进程,其中尤以玉米秸秆效果更佳。但是,玉米秸秆的添加会增加整个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和CO2的排放强度,提高累积排放量(100g/kg),而木本泥炭会减少有机质的降解总量和CO2的累积排放量(77g/kg);玉米秸秆和木本泥炭都有利于控制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且作用时间和机理不同。综合考虑堆肥进程和气体损失,木本泥炭作为碳源调理剂的改良效果更优于秸秆,应进一步研究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水稻叶片形态相关突变体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株型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新的窄叶突变体MR11为研究材料,发现该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窄叶、叶长变短和植株矮化.叶片组织结构观察发现由于叶脉数减少和叶脉问宽度减小,导致突变体倒二叶叶片宽度不及野牛型的1/2.F2和BC1F1两个群体分离结果表明该窄叶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  相似文献   
66.
根据农业学术期刊办刊的特点与编辑规范提出了期刊编辑流程的优化方案,并针对农业学术期刊优化编辑流程后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期刊责编轮换制,提高农业学术期刊编辑综合素质、实行主编实名制、重视期刊整体设计环节等建议。  相似文献   
67.
太湖猪银染核仁组成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8.
鸡肝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匀浆、正丁醇处理、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G-75凝胶过滤等步骤,从鸡肝中部分纯化了碱性磷酸酶。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为底物,测得该酶的最适pH为10.5,最适温度为40℃,Km=0.521mmol·L-1。甲醇、乙二醇与丙三醇均对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小麦光敏不育系皖901S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9015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发现并育成的一个新型光敏感型雄性不育系。该材料在合肥地区(N31°51°)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为全不育,在长日温暖条件下表现正常可育。在小麦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内,其育性转换过程随光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光周期对育性的影响远大于温度的影响。与其他类型雄性不育材料比较,皖901S通过长日条件下自交更易保持,且短日条件下育性表现稳定,雄性败育彻底,并能为大多数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皖901S的两系杂种F1代优势明显,它的育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0.
利用生物矿化原理制备木材—SiO2复合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液,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溶液对喜树进行浇灌和滴注试验。经过1个月的试验得到样品,利用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素材和SiO2复合材样品中硅、碳的质量比,证实喜树成功吸收硅元素,并且存活,植株根茎附近生长较好,枝叶较多,顶部附近枝叶较少。比较浇灌、滴注2种方法:①浇灌过程相对简单,树木对硅的吸收相对较少;使用质量分数越高的药品对树木进行浇灌,树木对硅的吸收越好。②滴注过程相对复杂,树木对硅的吸收相对较多;使用质量分数越高的药品进行滴注,树木对硅的吸收越好;但吸收不均匀,呈滴注孔口附近往树梢方向减少趋势。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对树木进行浇灌和滴注,药品硅的质量分数过高树木会死亡,过低则达不到要求,因此,最佳质量分数配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总的来说,利用生物矿化原理模拟木材—SiO复合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