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1篇
  免费   1507篇
  国内免费   2221篇
林业   2495篇
农学   2017篇
基础科学   1294篇
  2687篇
综合类   11301篇
农作物   1861篇
水产渔业   940篇
畜牧兽医   3677篇
园艺   1518篇
植物保护   1259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920篇
  2021年   1041篇
  2020年   935篇
  2019年   851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1032篇
  2016年   782篇
  2015年   1109篇
  2014年   1249篇
  2013年   1456篇
  2012年   1932篇
  2011年   2039篇
  2010年   1847篇
  2009年   1733篇
  2008年   1692篇
  2007年   1612篇
  2006年   1376篇
  2005年   1146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909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纳塔栎Quercus texana 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控释肥加载量和容器规格对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育苗方案。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 <0.01),容器越大,苗高生量越大,地径越粗;控释肥不同加载量对纳塔栎地径生长和高径比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苗高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在控释肥3.5kg·m^-3的加载量下,纳塔栎具有最大的高生长量和高径比;控释肥加载量和容器规格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对苗高生长和高径比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地径生长的影响不明显。综合不同容器规格和控释肥加载量的交互作用以及对育苗成本的考虑,结果发现,在使用18 cm×20 cm的容器和3.5 kg·m^-3控释肥加载量条件下,纳塔栎苗高生长最优,同时具有较好的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992.
在江西省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选取马尾松林地,悬挂松褐天牛诱捕器,对诱捕效果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引诱剂类型及松褐天牛诱捕器最佳悬挂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活动最密切;两种引诱剂诱捕雌性松褐天牛数量显著高于雄性;在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的影响下,各松褐天牛诱捕器诱捕数量差异显著,诱捕器悬挂在松林的南坡、东南坡、西南坡等向阳面、通风处,诱捕效果最佳,不同悬挂位置诱捕效果:山脊>防火线>林缘>水域周边;在海拔高度200~300 m之间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最多;两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F8增强型引诱剂每套诱捕51.44头,APF-1型引诱剂每套诱捕32.61头.  相似文献   
993.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is a constant threat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numerou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rops globally. Management of T....  相似文献   
994.
湖北省咸宁市素有“鄂南竹乡”美誉,竹产业是基地面积最大的林业特色产业,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已纳入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五件大事”之一。文中系统分析了咸宁市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围绕“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的思路提出了咸宁市竹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基金推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示范带动和消费拉动等加快推进咸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以样地为随机效应的随机参数,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方程,其确定系数(R2=0.746)和预测精度(P=98.13%)最大,残差平方和(SSE=0.025)最小;材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Richards方程,其R2为0.703,预测精度为97.20%,SSE为1.034;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均为μ1、μ2、μ3。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基础模型有显著提升,其中断面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46提升到0.974,平均误差Bias由0.000 26降低到0.000 01;材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03提升到0.984,平均误差Bias由0.001 73降低到0.000 13。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对应的基础模型均有所提升。【结论】含样地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可为该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不同割茎高度和割茎时间处理,观察各处理对潞党参产量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5日割茎保留地上部分20cm后,经过冬季养分积累,春季产量较秋季有所提高,4月30日达到最大产量,适宜春季采挖党参。从割茎高度来看,割茎保留60~80 cm地上部分时,产量达到最大,小区产量为164.75g,鲜根折合产量为274.5 kg·667 m-2。从割茎时间上看,在8月13日割茎小区产量达最大为164.75g。11月10日采挖党参时,浸出物含量达最大值为68.06%,较对照提升1.75%。  相似文献   
997.
在柬埔寨金边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研究降氧贮存对片烟外观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楼房仓中烟叶堆内投放气调剂1.0~1.2 kg/箱、干燥剂0.25 kg/箱并用复合尼龙膜密封成为气调密封堆.结果表明,往堆内投入气调剂并密封后堆内氧气浓度迅速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以下.经过12~18个月的贮存,THB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6分,而密封降氧的外观评分为80分,B2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8分,而密封降氧外观评分为82分,表明密封降氧对片烟颜色转深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THB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66.1分,比自然醇化高0.9分;B2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71.9分,比自然醇化高0.8分.密封降氧的2个处理在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余味等方面均略优于自然醇化.  相似文献   
998.
研究高强度利用下设施内番茄连作土壤消毒与改良措施,通过高温闷棚、石灰消毒、大水漫灌和有机肥平衡施肥,实现大棚土壤持续利用.结果表明,石灰消毒+高温闷棚+大水漫灌处理对番茄开花期和结果期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和产值均影响明显,配合使用生物菌肥经济效益最大,且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实现土壤改良与长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9.
针对重庆榨菜产区土壤酸化、肥力下降,榨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种植效益减少的问题,开展了生物炭有机肥对榨菜主要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榨菜优良地方品种"永安小叶"在增施生物炭有机肥的情况下,其株高、开展度显著增加,单株叶重和瘤茎重明显增加,瘤茎皮筋减少,空心率略有增大,干物率增加,粗蛋白含量增加,叶片产量增加显著,瘤茎产量提高,收益增加,榨菜种植效益/成本均大于未施生物炭有机肥的常规处理,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生物炭有机肥1050 kg/hm2时,瘤茎产量达46904.25 kg/hm2,净收益8507.55元/hm2,效益/成本达1.43,榨菜提质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小麦生长模型对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响应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作物生长模型是预测和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力影响的重要量化工具,明确典型作物生长模型对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响应能力的不足,可以为进一步改进低温胁迫对小麦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算法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将来自4套国际知名小麦生长模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CERES-Wheat、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CropSyst、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WOFOST和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的STICS模型)的典型低温胁迫效应算法,与本课题组研发的小麦生长模拟模型WheatGrow相耦合,利用2012—2013年南京和2013—2015如皋不同品种(扬麦16和徐麦30)、不同温度水平(最低至-6℃)和持续时间(2、4、6 d)的人工气候室低温盆栽试验资料,检验和评价了原WheatGrow模型和耦合后低温胁迫效应算法的WheatGrow模型在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下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动态、茎生物量、地上部总生物量、籽粒产量等指标的预测能力。【结果】拔节—孕穗期低温胁迫明显降低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和籽粒产量,且随低温水平的降低和持续时间的增加降低幅度呈明显升高趋势。比较不同处理时期和品种发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对孕穗期低温处理较拔节期低温处理更加敏感,扬麦16较徐麦30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耦合了4种低温胁迫效应算法的WheatGrow模型在模拟叶面积指数动态上较原WheatGrow模型有所改善,但模拟误差仍然较大,其中对孕穗期低温处理的模拟误差大于拔节期处理。4种低温胁迫算法均低估了低温胁迫对茎生物量以及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积累的不利影响。综合比较4种低温胁迫算法的预测能力可以看出,对于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动态模拟,CropSyst模型中的低温胁迫效应算法表现最好;对于茎生物量的动态模拟,WOFOST模型中的低温胁迫效应算法表现最好,特别是孕穗期低温处理;对于籽粒产量的模拟,STICS模型中的低温胁迫效应算法表现最好,其次是CropSyst模型。【结论】耦合低温胁迫效应算法后的WheatGrow模型,在模拟叶面积指数、茎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上均好于原WheatGrow模型,且在弱低温条件下的模拟效果好于强低温条件,但是4套算法由于没有考虑低温胁迫对茎秆的直接伤害、低温胁迫对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及低温胁迫后的恢复和补偿效应,因此在模拟茎生物量积累,以及模拟不同低温持续时间下的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存在明显不足。此外,4套低温效应算法引入参数较多,为模型的参数化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研究结果对改进小麦生长模型对低温胁迫响应,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产力的预测预警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