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0篇
  免费   715篇
  国内免费   1226篇
林业   1115篇
农学   1282篇
基础科学   733篇
  1545篇
综合类   4139篇
农作物   786篇
水产渔业   616篇
畜牧兽医   1742篇
园艺   591篇
植物保护   74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饺子新型冻结技术,探索液氮速冻工艺对调理食品品质的作用规律。该文以饺子为研究对象,和面水面质量比、皮馅质量比、面粉品质、馅料配比、产品规格、冻结时间、冻结方式、冻结介质等诸多因素对饺子冻裂率都有重要影响。该试验以猪肉、香菇、大豆组织蛋白为饺子馅主要原料,研究了和面时的水面质量比、面团的静置时间、皮馅比、饺子在液氮池中的沉浸时间对饺子冻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四因素对饺子的冻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面水面质量比为56∶100、面团静置时间在10 min、皮馅质量比在1∶1.3、液氮池沉浸时间为40 s,制作好的饺子在立即速冻后的冻裂率为37%,感官评定得分为77.6。该研究为液氮沉浸速冻工艺在调理食品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研究沙丘移动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准确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程度,为区域城镇规划和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该研究基于GoogleEarth软件测量横向沙丘的形态参数与移动速度,分析了移动速度与方向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移动速度对形态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内沙丘移动速度介于0~23.53 m/a之间,平均4.66 m/a,以中速(1~5 m/a)为主(53.73%),中部移动最快(5.22±4.27 m/a),东南部最慢(3.27±3.08 m/a),移动方向与主风向一致;2)沙丘移动速度与宽度的相关性最好(R~2=0.988),以后的研究中需多关注沙丘宽度这一参数;3)从柴达木盆地整体看,降水量越大、风速越低,沙丘移动越慢;从局部看,植被覆盖度越大,沙丘移动越慢;4)密集的河流可阻挡沙丘移动,保护格尔木市区,但不能消除沙丘移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93.
为探明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下棉田水盐运移规律对棉花生产的影响,2017和2018年4-10月对未改造棉田(CK)及模式中的台田(A)、浅层地下水抽提棉田(B)、抑盐排涝棉田(C)进行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棉花光合指标、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式中棉田0~80cm土层盐分和pH值显著降低,A和B棉田盐分降至3.0g/kg左右,pH值低于8.0;C棉田盐分低于5.0 g/kg,7-8月pH值低于8.0。A棉田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最低,滴灌条件下棉花光合性能长期保持高值,光合物质积累的直线增长持续时间和活跃期最长,籽棉产量超过3 500 kg/hm~2。B棉田水分0~40 cm土层高于20%,光合性能高值较长,籽棉产量超过3 000 kg/hm~2。C棉花7-8月光合性能明显提高,籽棉产量超过2 500kg/hm~2。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显著改善棉田水盐运移,有利于棉花生产,从而提高产量。研究可为高效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科学模式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土地利用的弹性规划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经济的不可预见性和难以预测性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异性增加,从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提出了要求。该文首次明确地界定了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涵义;探讨了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弹性比计算和弹性区间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设计、以及柔性决策模型等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弹性预测、弹性评价、弹性决策以及弹性用地分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弹性规划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用地数量、用地结构、用地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农田遭受不同程度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文章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治理途径及其原理、优缺点、可行性作了简要的回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益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6.
长期施肥对黑土呼吸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土壤呼吸是土壤有机C矿化分解,释放无机养分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对公主岭地区长期有机肥(不施有机肥、施中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与化肥(不施化肥、施用N、NP、NPK化肥)配合施用的12个处理的黑土进行室内好气培养(196天),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土壤的呼吸过程,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呼吸释放的CO2 -C的累积量,提高土壤中潜在矿化的有机碳含量及其占土壤有机质的比例,促进土壤有机质中无机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黑土的供肥状况。有机肥与NPK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小流域侵蚀产沙分布式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反映因下垫面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和人类活动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场次暴雨的小流域侵蚀产沙分布式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出流域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径流和侵蚀产沙的时空过程,从而加强了在水土保持措施制定中的应用,并能够检测流域管理措施对径流泥沙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而为配置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和检测流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经黑草河小流域实测资料率定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8.
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土地利用动态与坡耕地生产力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定位试验等方法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 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及坡耕地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980年西吉县的农、林、牧业用地比例为 8.2∶ 0 .4∶ 1.4 ,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2 6 0 5”等项目的实施 ,1987年调整为 4 .6∶ 2 .4∶ 3.0 ,水平梯田面积占农业用地的百分比由 1980年的 1.7%增长到 17.6 % ,1994年继续增加到 38.5 % ;1980年、1987年和 1994年坡耕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为 14 84 ,4 2 2 ,5 5万 t,土壤养分损失折合化肥的总量分别为 6 70 5 16 ,2 30 5 98,16 2 0 5 6 t,分别是当年化肥实际施用总量的 5 96 .5倍、2 7.6倍和 6 .8倍 ;1980年、1987年和 1994年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坡耕地粮食减产量分别为 90 72 5 ,8870 9,90 4 6 5 t,分别为当年粮食总产量的 93.2 % ,2 8.1% ,16 .8%。  相似文献   
999.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琪 《土壤学报》1993,30(1):102-105
  相似文献   
1000.
Sequence variation of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of ribosomal DNA (ITS1, 5.8S rRNA and ITS2) from Chinese vegetable mustards (AB-genome) and its putative parents Brassica rapa (the A-genome) and Brassica nigra (the B-genom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the probable evolutional pattern of this amphidiploid species that uniquely formed in China. Totally, 16 accessions of Chinese vegetable mustard those covering nearly all the diverse vari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ogether with three accessions of B. rapa and one accession of B. nigra. The results disclosed two strongly supported clades, one containing four accessions of vegetable mustard which have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B-genome species “B.nigra” lineage and the other containing 12 accessions of B. juncea and three A-genome accessions. This classification was in disagreement with the evidence from chloroplast DNA, mitochondrial DNA, nuclear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which suggested that B. junce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nome type. For the incongruenc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B. juncea crops derived from Chinese have evolved through different recombined events of the diploid morphutypes and evolved unidirectional concerted 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phenotypic classification of B. juncea was not wholly supported by ITS results, and henc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subspecies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on 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