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14篇
  268篇
综合类   1140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596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2种马鞍菌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其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氮源对2种野生马鞍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马鞍菌对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氮源均能利用,说明其有较广的氮源谱,但利用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优于无机氮源和氨基酸氮源的培养基.2种马鞍菌在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洁白、浓密、均匀,菌丝长势为5分,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指数最高,分别达到45.5和45.0.综合分析马鞍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p-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及相关机理。【方法】用0.5 mmol∙L-1 p-CA浸泡切半‘大西洋’马铃薯块茎10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于室温条件下避光贮存进行愈伤。测定损伤块茎在愈伤期间的失重率以及损伤接种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块茎的病情指数,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测定伤口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苯丙烷代谢产物和H2O2含量。【结果】p-CA处理显著降低了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和损伤接种块茎的病情指数,14 d时,处理块茎的失重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8.46%和43.18%。p-CA处理加速了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14 d时,处理块茎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细胞层厚度分别比对照高26.43%和30.26%。p-CA处理还明显提高了块茎伤口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7 d时,处理块茎的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32.17%、23.51%、25.09%和23.08%。14 d时,p-CA处理块茎的肉桂酸、p-香豆酸、咖啡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4.26、38.29%、19.31%和41.04%;21 d时,处理块茎的阿魏酸、芥子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8.33%和20.47%。此外,p-CA处理促进了块茎伤口处肉桂醇、松柏醇、芥子醇和木质素的积累,14 d时,处理块茎的肉桂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36.93%和31.66%;21 d时,处理块茎的松柏醇和芥子醇含量分别高于对照41.43%和34.05%。p-CA处理还提高了块茎伤口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7 d时,处理块茎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40.25%和27.01%。【结论】p-CA处理可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马铃薯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从而加速块茎愈伤。  相似文献   
93.
【目的】资源型缺水严重制约干旱灌区的农业生产,传统玉米生产模式地膜投入量大。在极端高温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的情境下,探讨通过免耕地膜重复利用维持较高水分利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试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设置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免耕覆膜,NM)、秋免耕春覆膜(少耕覆膜,RM)与传统耕作每年覆盖新膜(传统覆膜,对照,CM)3种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NM与RM处理较CM处理提高玉米播种时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7.8%与5.1%,这为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玉米播种—拔节期及吐丝—灌浆初期,NM处理较CM处理提高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5.0%与4.7%,弥补了灌浆期玉米植株旺盛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大量需求。与CM处理相比,NM处理增加了玉米播种—大喇叭口期的耗水量,降低了玉米吐丝—灌浆初期的耗水量,增大了玉米灌浆初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关系。虽然NM处理较RM与CM处理提高了玉米吐丝期之前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11.7%与26.0%,提高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E/ET),分别为13.4%与19.9%,但是NM处理较RM与CM处理降低了玉米吐丝期之后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9.2%与19.4%,降低E/ET,分别为9.7%与20.7%,说明NM处理有利于增强玉米吐丝期之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因而,在地膜减投与免耕措施下,NM处理获得与RM及CM处理相当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西北干旱灌区,应用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并没有导致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具有稳定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玉米生产中地膜减投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4.
【目的】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为甘薯蔓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通过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进行拮抗菌株对甘薯蔓割病的防效试验,并检测拮抗菌株对甘薯叶片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乳白色且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命名为HAAS05,通过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比对分析,将HAAS05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HAAS05菌株对甘薯蔓割病有明显的拮抗效果;OD600 nm=0.20和OD600 nm=0.40的HAAS05菌悬液处理第10 d后,甘薯叶片中ABA含量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201.94 ng/g)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为52.29和107.10 ng/g,而GA含量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7.05 ng/g)显著升高,分别为8.10和10.31 ng/g,甘薯叶片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显著升高,而POD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多粘类芽胞杆菌HAAS05菌株对甘薯蔓割病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复合钝化材料对贵州喀斯特地貌农田土壤砷(As)形态及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能大幅降低蔬菜作物As含量的复合钝化材料,为As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钝化剂为对照(CK),设添加铁矿粉+钢渣(AB)、铁矿粉+煤渣(AC)、铁矿粉+钢渣+煤渣(ABC)、铁矿粉+钢渣+腐殖质(ABD)、铁矿粉+钢渣+煤渣+腐殖质(ABCD) 5个复合钝化剂处理,种植小白菜收获后,利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测定As在土壤中形态变化差异和白菜中的含量,分析不同复合钝化剂的钝化效果。【结果】与CK相比较,添加AB、AC、ABC和ABCD 4种复合钝化材料能显著降低土壤As有效态含量(P<0.05,下同),而ABD的钝化效果不显著(P>0.05),处理ABC的钝化率最高,为60.91%。供试土壤中残渣态As (O-As)和铝型As (Al-As)的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比例范围分别为32.52%~34.88%和16.44%~28.17%;而易溶态As(AE-As)、铁型As(Fe-As)和钙型As(CaAs)比例呈下降趋势,比例范围分别为0.66%~1.50%、19.63%~31.28%和16.64%~17.15%。施用复合钝化剂的白菜生物量均显著提高,株高和株幅也相应有所增长,均达显著水平(除AC处理的株幅外),其中处理ABC的生物量增长达91.46%;地上部和地下部As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06~0.588 mg/kg和0.622~1.592 mg/kg,有效抑制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对As的累积,其中,处理AB、AC、ABC和ABD的地上部(可食部位) As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 2762—2017)(新鲜蔬菜As≤0.5 mg/kg);处理AB、AC和ABC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白菜向地上部迁移As的能力。【结论】施用复合钝化剂2.5%铁矿粉+1.0%钢渣+2.0%煤渣,既可有效降低土壤As有效态含量,又能最大限度减少As在白菜地上部(可食部位)中的累积,有效促进白菜生长。  相似文献   
96.
Fortunella genus consists of two populations: cultivated kumquat and wild Hong Kong kumquat. ● Artificial selection might involve in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Fortunella species. ● A hypothesi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ation of Fortunella species is proposed. Kumquat (Fortunella spp.) is a fruit and ornamental crop worldwide due to the palatable taste and high ornamental value of its fruit. Although Fortunella is classified into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rue citrus fruit tree group together with Citrus and Poncirus, few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its evolutionary scenario. In this study, analysis of five chloroplast loci and 47 nuclear microsatellites (nSSR) loci from 38 kumquat and 10 citrus accessions revealed the independent phylogeny of Fortunella among citrus taxa, and that Fortunella mainly comprises two populations: CUL, cultivated Fortunella spp. (F. margarita, F. crassifolia and F. japonica); and HK, wild Hong Kong kumquat (Fortunella hindsii). Genomic analysis based on whole-genome SNPs indicated that the allele frequency of both pupations deviated from the neutral selection model, suggesting directional selection was a force driving their evolutions. CUL exhibited lower genomic diversity and higher linkage strength than HK, suggesting artificial selection involved in its origin.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 = 0.364) was detected and obviously asynchronous demograph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CUL and HK.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new hypothesis for the speciation of Fortunell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97.
在阿鲁科尔沁旗沙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系形态及地下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苜蓿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植3 a的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均最多,主根长度较种植当年长45.53%(P0.05),侧根数量较种植当年的增加42.01%(P 0.05);苜蓿根颈直径不断增粗,较种植当年增加70.27%,增加显著。0~1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种植2 a的地下生物量鲜重最大,较种植当年增加12.00%(P0.05),然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8.
采用RT-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牦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基因CDS区,检测0.5岁、1.5岁和2.5岁牦牛臀大肌和心脏组织中表达水平,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①牦牛MMP-2和MMP-9基因CDS区长度分别为1983 bp和2137 bp,二者编码的蛋白质均为酸性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MMP-2与MMP-9主要分布区域不同;MMP-2为非典型分泌蛋白;MMP-2和MMP-9蛋白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为主;②牦牛MMP-2和MMP-9蛋白中甘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此为牦牛肉质鲜美原因之一;③牦牛MMP-2和MMP-9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比对后,发现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显示这两个基因可用于动物系统进化研究;④牦牛MMP-2和MMP-9基因在牦牛臀大肌和心脏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臀大肌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和MMP-9蛋白表达趋势与基因表达趋势相似,表明明胶类酶MMPs可能是肉质随年龄增大而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
氮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限制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筛选和培育耐低氮小麦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以11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在低氮(0.1 mmol·L-1)和正常氮(5 mmol·L-1)条件下苗期水培,测定根干重、茎叶干重、根冠比、植株干重、最大根长、初生根数和二级初生根数等相关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性。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干重、根冠比和初生根数目显著提高,茎叶干重、植株干重和最大根长不同程度的降低,7个苗期性状指标在两个氮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 43.575%、22.904%和17.873%,累积贡献率达 84.351%。以耐低氮性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18份小麦品种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3份耐低氮型小麦(齐大195、金丰7183和天民198)和2份强耐低氮型小麦(山农0917和鲁麦8号)。不同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小麦耐低氮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游泳续航能力和游泳过程中的物质代谢规律,以深水网箱养殖的3月龄海鲈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泳续航时间和生化指标作为评测海鲈游泳能力和代谢规律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海鲈的游泳续航时长为200 min,其续航能力强于大黄鱼而弱于美国红鱼。在游泳过程中,海鲈血糖浓度升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肌糖原随着时间的增加显著减少(P<0.05),且肌糖原浓度在海鲈疲劳时接近于0。当鱼接近100%疲劳时,其肝糖原浓度也接近于0;当海鲈以不同疲劳程度游泳时,其肌肉乳酸脱氢酶浓度会显著升高(P<0.05)。表明海鲈的续航游泳过程伴随着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