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10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266篇
林业   3180篇
农学   1784篇
基础科学   632篇
  6562篇
综合类   11792篇
农作物   3202篇
水产渔业   678篇
畜牧兽医   25154篇
园艺   1022篇
植物保护   1889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3384篇
  2011年   3901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3261篇
  2007年   3519篇
  2006年   3641篇
  2005年   3041篇
  2004年   2856篇
  2003年   2831篇
  2002年   2792篇
  2001年   1978篇
  2000年   2237篇
  1999年   1069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729篇
  1991年   807篇
  1990年   836篇
  1989年   606篇
  1988年   1074篇
  1987年   1174篇
  1986年   862篇
  1985年   983篇
  1984年   1118篇
  1983年   777篇
  1982年   801篇
  1981年   557篇
  1980年   377篇
  1979年   258篇
  1978年   136篇
  1960年   142篇
  1958年   136篇
  1957年   163篇
  1955年   1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作者介绍了生物疫苗的分类、优缺点、代表产品及产业发展状况等,并结合养殖业的生产实际探讨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案与思路.  相似文献   
992.
一、我国动物性食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壁垒现状 食源性疾病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贸易组织也提出了21世纪食品安全战略,很多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  相似文献   
993.
当有人问到饲料加工对家禽营养有哪些重要性时,多数营养学家会谈到颗粒质量的重要性,或谈到某些养分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受损,但很少会有人将饲料厂看成一个“化学实验室”,其中的热、时间以及反应物等因素综合作用生成最终产品。多年前,饲料厂只是一个将谷物混合做成粉料的场所,而现今,使用新的酶、促进抗体生成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分子遗传学及微生物学教授马尔科姆·布朗及研究生荣峰 (音 )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 ,通过对棉花种子进行基因工程处理 ,使棉籽直接长出了棉花纤维。这一技术 ,可省去烦琐的棉株生长、采摘棉桃和去除棉籽的过程。该研究小组的这一成果 ,已在实验室里获得成功。他们把从棉桃中取出的棉种 ,作基因工程处理好 ,撒在专门介质的表面上 ,在以后的 5天内 ,棉种的表面就会长出芽来。而这些芽 ,实际上都是棉花小纤维 ,不过 ,它的独特细胞 ,看起来特别像木质细胞 ,而不太像棉花细胞。是基因工程处理 ,促发了一些细胞组织结构 ,并改变了生…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一种简易而实用的残留分析方法 ,用于检测土壤与水中氰氟草酯及其 3种代谢产物 ,即(R)-2-[4-(4-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ACID)、 (R)-2-[4-(4-氨基甲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AMIDE)、(R)-2-[4-(4-羧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 (DIACID)。该方法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梯度洗脱程序即可将 4种化合物有效分离 ,省去了需将氰氟草酯 (母体)衍生化反应再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这一复杂步骤。同时 ,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高。较低的 p H值对提高 4种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很重要。  相似文献   
996.
生物技术在植物性杀虫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性杀虫剂是与环境有较高和谐度的害虫控制制,但研究开发进程缓慢。生物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技术,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力武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杀虫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植物性杀虫剂的含量。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对高效杀虫植物加大繁殖力度以及对杀虫植物进行器官、细胞大规律发酵培养,从而解决植物性杀虫剂的来源问题。利用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加快有效杀虫植物的初筛和 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预报等。可见,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研究的有机结合,必将使这门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同工酶谱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4年大麦云纹斑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对杀菌剂多菌灵、三唑醇的抗药性监测表明,该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发生了变化,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的多抗菌株。这类菌株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三唑醇都具有抗药性,且抗性程度很高。与1990~1991年得到的资料相比,随着杀菌剂选择压力的增加,大田群体中三唑醇高抗菌株比例逐年增加。对该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α—酯酶有7种表现型,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有2种表现型,过氧化氢酶有3种表现型,无论对去甲基抑制剂类(DMI)表现抗性或敏感菌株,无论调节酶还是非调节酶,其酶谱表现型的变异基本相似。这表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DMI类抗药性突变存在于多个菌系的基因型背景群体中,而不是只起源于单一的广泛分布的菌系。  相似文献   
998.
抗稻瘿蚊品种多抗1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稻瘿蚊是亚洲稻区主要害虫,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方法。1993~1995年,广东省农科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有关专家紧密合作,对能抗华南4个稻瘿蚊生物型的品种多抗1作进一步抗性遗传分析,确认多抗1对中国稻瘿蚊生物型1和4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这个基因暂定名为GM—6(t)。以多抗1×丰银占1组合的F3代160个家系作基因标记,据DNA库分离个体分析(BSA)原理,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物OPM6(1.4kb),首次成功地标记了这个抗性基因。随后多态性扩增产物经~(32)p标记,用作探针,检测另一个参考作图群体IR64×Azucena,将这个抗性基因定位在水稻第4条染色体上,位于RG214和RG163两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之间。应用这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不必通过稻瘿蚊的直接筛选,快速准确地选育抗稻瘿蚊品种或进行抗性基因累加。  相似文献   
999.
许多膜翅目寄生蜂在寄主栖息地和寄主定位过程中受化学刺激物的支配(Weseloh,1981;Noldus,1989),在寄主定向和接受行为方面,赤眼蜂利用多种来源于寄主的化学刺激物——利它素(Nordlund等,1976)。寄主鳞片及鳞片正己烷提取物可增强赤眼蜂寄主搜索反应和提高对寄主的寄生率(Lewis等,1972、1985;Shu等,1986;Noldus,1989;王锦举等,1990)。玉米螟赤眼蜂是亚洲玉米螟的优势卵寄生蜂(张荆等,1990),引进到德国后经室内研究表明,其对欧洲玉米螟卵的偏嗜性很强,箱笼及温室条件下对欧洲玉米螟卵  相似文献   
1000.
田间抗性监测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新型的抗性菌株,这类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Phenylcarbamate(乙霉威)及三唑类(三唑醇)表现多重抗性,先前发现的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均是在β-维管蛋白基因的198位点出现等位基因的突变,而新发现的菌株则仅在200位点(TTC)由苯并氨酸转变成赖氨酸(TAC)而导致对3种药剂的抗性。温室试验证明,这类菌株的致病性和野生敏感菌的致病性几乎一致,说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