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35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组织机构50年代中期,皇家(现印度)农业研究所一个小组在全国开展了收集和利用不同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工作,在1961—1962年间这个小组发展成印度农业研究所(India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ARI)下属的植物引种系。随着植物遗传资  相似文献   
92.
本实验以谷子、食用稗、黍稷、珍珠粟、龙爪稷、籽粒苋和青狗尾草为材料,应用发芽率、发芽指数、适合指数、发芽速度指数和50%种子发芽天数等指标,确定了它们的最适发芽温度,分别为30、35、35、35、35、30℃和25℃左右,并讨论了其温度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93.
四棱豆     
四棱豆(Psophocarpustetragonolobus)的最早记载是18世纪。到19世纪末,已在印度次大陆(包括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中印相邻区、菲律宾、关岛和印尼)的广大潮湿地区种植。尽管Bur-kill在1906年根据东非四棱豆属几个种的存在和语言上的近似,认为它起源于非洲东海岸,但近年来的遗传学和植物起源学研究表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四棱豆最可能的起源地。由于它和大豆等作物一样  相似文献   
94.
植物遗传资源的离体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裕 《世界农业》1989,(5):27-28,23
植物遗传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植物遗传资源离体保存的一般流程是,首先选用健壮植株,取得健康(无病)样本,然后分离分生绍织并使其植株再生,且优选其培养条件,此后可采取慢速生产贮藏法或低温贮藏法、冰冻(超低温)贮藏法,最后一步是从贮藏的分生组织中再生植株,再次培养与保存(Wilkins等,1985)。  相似文献   
95.
印度植物遗传资源工作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
美国植物遗传资源贫乏,但其植物遗传资源工作却比较先进。无论是政府和科学界对它的重视程度,还是具体的研究与利用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并为美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7.
本文提出了我国开发作物耐酸铝性鉴定研究的必要性,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耐酸铝性鉴定研究概况和鉴定方法及指标,对我国进行这项工作的总体设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玉米抗旱性的QTL分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玉米抗旱性的复杂遗传机制得到逐步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通过对玉米抗旱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作图和定位,大致了解了一些对抗旱性有显著贡献的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效应,这些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在总结分析国际上近十年来在玉米抗旱性QTL分析方面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性状及其相互关系、QTL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述。认为构建通用的连锁图谱、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相结合、应用新的QTL分析技术和抗旱QTL的克隆及其利用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基于多个相关群体的玉米雄穗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雄穗相关性状对玉米生产至关重要。为了解析玉米雄穗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利用以黄早四为共同亲本组配的11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玉米雄穗一级分枝数、雄穗主轴长和雄穗干重3个性状进行QTL分析。经过对11个群体及亲本两年三点的田间鉴定,单环境和联合环境下的玉米雄穗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和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15个在多环境下稳定表达(5个环境以上)的“环境钝感”主效QTL,其中,在染色体bin3.04区域,齐319群体和旅28群体中都定位到1个主效雄穗一级分枝数相关QTL,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7.4%和14.4%,并且2个群体的QTL标记区间高度重叠,在IBM2008 Neighbors图谱上的重叠区间为226.0~230.1。对比不同群体结果发现,在2个群体以上都能检测到的一致性区间21个,其中在第2、第3、第6、第8染色体上的5个一致性区间在3个群体中可稳定表达。这些多环境和多个遗传背景下稳定表达的位点可作为玉米雄穗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的候选位点。  相似文献   
100.
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我国玉米育种骨干亲本齐319和掖478分别和黄早四组配构建的两个F2:3群体为材料,应用逐步联合分析的QTL定位方法,剖析新疆不同水分环境下(包含水区和旱区)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处理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子和籽粒相关性状超过70%的QTL可稳定表达,旱区QTL的稳定性明显低于水区,当全部环境联合分析时,各性状QTL稳定性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超过60%的QTL仍然稳定表达。两群体中共检测到11个环境钝感的主效QTL(在2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且至少在一个环境下的贡献率大于10%),分布在bin1.10、2.00、4.09、7.02、9.02、10.04和10.07共7个基因组区段上,除bin10.04外所有环境钝感的主效QTL在全部环境下稳定表达。因此,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和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在新疆相同水分处理不同年份间,甚至不同水分条件下大部分均可稳定表达,这些主效QTL位点可为抗旱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