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农学   35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玉米干旱诱导表达基因ZmBTF3b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玉米ZmBTF3b并研究其参与逆境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揭示玉米抗逆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ZmBTF3b启动子序列特点;应用酵母单杂交方法验证该基因编码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ZmBTF3b在玉米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玉米抗旱自交系CN165中克隆得到干旱诱导表达基因ZmBTF3b,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169个氨基酸,具有新生多肽复合体(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NAC)保守结构域;酵母单杂交试验证明ZmBTF3b具有转录激活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BTF3b在玉米花丝、幼穗、幼胚中表达量较高。ZmBTF3b受脱水干旱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诱导根上调表达,而受冷、NaCl、ABA和SA诱导下调表达。【结论】ZmBTF3b编码蛋白具有转录因子的基本特性,在应答逆境胁迫特别是干旱胁迫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关联分析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联分析为优异基因和等位基因的发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分析了关联分析在玉米遗传学中的应用过程,并总结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必将对玉米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翠王为中早熟苦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全生育期春季111 d、秋季90 d。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1.7~19.1节,第一个瓜坐瓜节位17.7~20.2节。瓜呈长圆锥形,瓜皮绿色,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30.9~31.4 cm,横径5.83~6.15 cm,肉厚1.09~1.15 cm。单瓜质量376.8~413.4 g,单株产量1.76~1.88 kg,商品率92.9%~95.5%。田间表现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36份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谷子材料和24份谷子的野生近缘种(10个种)的蛋白质变异,电泳方法采用Laemmli的SDS-PAGE不连续缓冲系统。结果表明谷子种内的蛋白质变异较小,青狗尾草和金黄狗尾草的种内变异较大。总的来看,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研究说明在谷子育种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理远缘的谷子种质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谷子的野生近缘种材料  相似文献   
55.
56.
电泳在植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黎裕 《种子》1990,(4):53-56
电泳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开始于1937年。它可以揭示酶或其它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变异,从而间接检测基因组。蛋白或酶的电泳分析在作物育种、种子检验、生产、登记、销售和加工过程中有不少应用,但在大规模品种鉴定中至今尚无实际应用。国际新产品保护联盟(UPOV)也注意到这一发展方向,目前正进行对小  相似文献   
57.
黎裕 《世界农业》1994,(8):41-41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黎裕据估计,地球上有3000多万个生物种,其中4万种为脊椎动物,不到1.5万个种属鸟类和哺乳动物。但只有约30个种被驯化,进入人类食物链。为了适应各地气候和不同人的需要,人们培育出了很多遗传上有差异的动物类型或品...  相似文献   
58.
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包含以下3个步骤:(1)研究目标性状基因以及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即找基因(或生产品种的原材料),这一步骤包括构建遗传群体、筛选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等内容;(2)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育种目标设计目标基因型,即找目标(或设计品种原型),这一步骤利用已经鉴定出的各种重要育种性状的基因信息,包括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基因到性状的生化网络和表达途径、基因之间的互作、基因与遗传背景和环境之间的互作等,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的表现型,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基因型;(3)选育目标基因型的途径分析,即找途径(或制定生产品种的育种方案)。本文评述近几年来我国在遗传研究材料创新、重要性状遗传分析、育种模拟工具开发和应用、设计育种实践、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分子设计育种的未来进行展望,最后指出我国近期应加强育种预测方法和工具、基因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等领域的研究,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59.
天然食用色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裕 《世界农业》1992,(8):54-57
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主要应用天然色素,自苯胺紫首先人工合成后,许多有机色素相继合成。然而近年来由于毒理学和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查明能用于食品的色素大为减少,各国政府也加强控制管理。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要求更多的有天然成分的天然食品。  相似文献   
60.
黎裕 《世界农业》1990,(11):23-25
常规育种方法是在亚种间或与野生种杂交。而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的育种则可克服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克服的不亲和性,从亲缘种、远缘种甚至非植物的生物中将基因转移到作物中。分子生物学家们往往认为转基因生物没多大生态危险,甚至可以消除这种危险,因为转移到作物中的是单基因,而不是一大群基因。直到近来,人们才注意到带有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新性状的新类型可能成为环境的危害(Hoffman 1990)。关于作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及应用范围问题已在世界各国引起广泛争论(Pimentel等1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