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0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木薯是中国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相关产业在当地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重要病虫草害在中国木薯种植区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中国木薯种植中的病虫草害为害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杂交竹枯萎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和2008年在广西和江西等地的杂交竹枯萎病调查中,在11个地点发现了枯萎病并分离到病原菌。病原菌菌落圆形,分别为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大分生孢子为镰刀形,小分生孢子肾形,厚垣孢子卵圆形。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和尖孢镰刀菌同源性在99%以上,确认这些病菌均为尖孢镰刀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不同寄主多主棒孢对橡胶树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4种寄主的5株多主棒孢菌株接种橡胶树叶片,均得到成功侵染。并按时间顺序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的多主棒孢侵染橡胶树叶片后,细胞防御系统相关的4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来自不同寄主的多主棒孢后,对橡胶树叶片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分离自橡胶树的HCCGD01和HCCHN42两个菌株侵染后,橡胶树叶片组织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最大,均有明显增强;来自木薯的MaCCGD02侵染橡胶树叶片后,酶活性变化次之;分离自番木瓜的CpCCYN01和黄瓜的PaCCSD04多主棒孢菌株侵染后,除PAL外,β-1,3-葡聚糖酶、POD、PPO活性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25.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了13种杀菌剂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治农菌(2%三唑酮·30%乙蒜素EC),正萎舒(80%乙蒜素EC),农猎手(70%代森锰锌WP)和农用硫酸链霉素(72%硫酸链霉素SP)的最低有效浓度最小,抑菌效果最好.腈菌唑(12.5%腈菌唑SP),噻菌铜(20%噻菌铜SC)和抑阿(20%叶枯唑wP)的最低有效浓度最大,抑菌效果最差.2011年,在广东省湛江市进行了7种杀菌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3%中生菌素WP)、治农菌(2%三唑酮·30%乙蒜素EC)和正萎舒(80%乙蒜素EC)的防效较好,建议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26.
海南砂仁的离体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笋芽作外植体的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MS BA3.0mg/L NAA0.05mg/L的培养基有利于芽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基可采用MS BA8.0mg/L NAA0.05mg/L;在1/2MS N从1.0mg/L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壮苗培养的效果最佳;炼苗14d的效果较7d的佳,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7.
橡胶树尖孢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转化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的体系:在尖孢炭疽菌孢子浓度10~6个/mL、农杆菌浓度OD_(600)=0.15~0.2后在200μmol/mL的乙酰丁香酮(AS)诱导6 h,共培养48 h.转化效率可达150~300个/10~6个分生孢子.获得的转化子通过PCR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outhern 杂交验证、分生孢子的荧光观察,结果表明:被测转化子基因组中确实整合了目的片段,成功获得了橡胶树尖孢炭疽菌菌株CHY-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转化子.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替代麸皮栽培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对其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基物失重、呼吸消耗及木质纤维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羽叶决明牧草替代20 %麸皮(B2)栽培鸡腿菇的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35.2 g/袋和8.86 %。覆土前和采收后的基物失重、呼吸消耗都以B6为最高,分别为13.50 %、13.50 %和35.03 %、30.71 %,其纤维素转化率也最高,为33.61 %;木质素转化率以B1为最高,达78.25 %;半纤维素转化率以B2为最高,为44.10 %。回归分析表明,羽叶决明替代麸皮栽培鸡腿菇的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和半纤维素转化率与替代比例呈抛物线相关,而基物失重、呼吸消耗及木质素、纤维素转化率与替代比例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9.
cDNA—AFLP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它具有起始材料量少、重复性好、假阳性低、检测率高等优点,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cDNA—AFLP技术的建立、原理和特点,并概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0.
为了筛选出适合大田使用的高防效低成本的药剂来防治杂交竹枯萎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13种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参试药剂中A、C、 D、G、H、I、K和M等对杂交竹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今后杂交竹枯萎病大田药效试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