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明确热风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高良姜为原料,分别对60、70、80、90 ℃条件下干燥获得的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色泽、总酚、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0 ℃时干燥时间为29 h,90 ℃时缩短为11 h;高良姜片L*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值和b*值则整体呈下降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随干燥温度升高呈现波动趋势,在80 ℃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70±0.06)mg/g和(37.71±0.44)mg/g;从不同温度干燥的高良姜片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醚类、酮类、萜烯类和酯类,其中特征成分1,8-桉叶素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70 ℃时最高为21.15%,90 ℃时最低为17.46%。研究结果表明,兼顾高良姜的干燥效率和品质因素,80 ℃是较为适宜的热风干燥温度,这可为高良姜片干燥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根霉菌发酵过程中消耗糖类和蛋白质的作用,从竹笋下脚料中制备纯度高、品质佳的膳食纤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粉20目,液料比1∶15(g/mL),34℃下发酵32 h可获得品质较好的竹笋膳食纤维,得率达到54.53%,总膳食纤维含量54.2%。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损失少、得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优点,制备的膳食纤维持油力相近,持水力和溶胀度显著提高。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的膳食纤维食用性和功能活性较高,并且保持了竹笋本身特有的风味。根霉发酵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于放大,是一种高效制备毛竹笋下脚料膳食纤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考察超微粉碎、蒸汽爆破和挤压膨化3种物理改性方式对菠萝皮渣膳食纤维的基本成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及生物活性物质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物理改性方式均能提高样品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加多酚、黄酮物质的溶出量。其中蒸汽爆破处理能显著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持水持油性方面表现良好。形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膳食纤维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其主要成分及化学结构未受影响。综上所述,蒸汽爆破处理有助于改善菠萝皮渣膳食纤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超声提取龙眼核黄酮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龙眼核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根据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的Box-Behnke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建立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对龙眼核黄酮提取的影响,并建立了黄酮提取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龙眼核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1℃,提取溶剂甲醇的浓度为50%,提取时间为70 min,按照此工艺提取黄酮,测得黄酮得率为1.6388%,与模型预测值1.6164%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超微粉碎对毛竹笋微观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超微粉碎不同时间的毛竹笋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国标检测等方法对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金属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粒径显著变小,颗粒表面纤维结构被明显破坏;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增多,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减少;糖类含量上升,蛋白质、脂肪和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根据红外光谱图可知,超微粉碎后其中的氢键作用和糖类吸收峰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菠萝蜜不同部位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中国热带水果菠萝蜜的抗氧化活性,采用DPPH法、ABTS法及水杨酸法3种方法研究了菠萝蜜果皮、果肉、种皮、种子4个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抑制率和半抑制率IC50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菠萝蜜各部位对DPPH·,ABTS·, ·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清除力大小表现为:果皮>种皮>果肉>种子;可知,菠萝蜜果皮、果肉、种子、种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柑普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新会柑普茶为原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市售3种柑普茶不同部位及茶水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柑普茶具有普洱茶和茶枝柑的香气成分,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等物质,其中烯烃类以柠檬烯、γ-松油烯、α-异松油烯、金合欢烯、α-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等,醇类以4-松油醇、a-松油醇、β-香茅醇等为主,其他组分包括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伞花烃、1,2,3-三甲氧基苯、反式-5,6-环氧-β-紫罗兰酮等都是柑普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猪场生猪健康状况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疫病的早发现、早处置,以监控猪体温变化为目标,开展了红外热像仪在生猪体温测量中的应用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耳根部、颈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的温度,利用水银体温计测量生猪的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除耳根部外,其他4个部位测量的温度与直肠温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耳根部的温度相较于其他部位离散度最小,更接近直肠温度且测量方便,与直肠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耳根部作为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体温的最佳部位。进一步探究红外测温影响因素发现,外界环境温度会显著影响红外热像仪对生猪体温的测量结果。建议在选择红外热像仪作为生猪体温监控工具时,充分考虑猪舍类型、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生猪实际体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稻谷粘度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GB5516—85规定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同一样品反复多次试验,剖析样品加工精度、粗细度、糊化沸腾程度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为粮食检测工作者对粘度测定的操作环节形成统一观点提供参考,以使我们获得的数据更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下简称“高蓝”)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危害全省生猪生产的重要疫病之一,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上述两种动物疫病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我国将高蓝和猪瘟列入了强制免疫计划。这对遏制全省高蓝和猪瘟疫情产生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未发生区域性暴发流行,有效地保障了全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持续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