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拟南芥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AtSTK的过量表达可以明显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为进一步研究AtSTK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获得AtSTK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构建到报告载体pAbAi,将重组报告载体质粒pAbAi-HYT利用BstbⅠ进行单酶切线性化,转化酵母菌株Y1H Gold,线性化的pAbAi-HYT整合到基因组中。然后,将纯化的拟南芥双链cDNA、pGADT7-Rec载体共转化含有报告载体pAbAi-HYT的酵母菌,将菌液涂布到含有100 ng/m L Ab A的SD/-Leu培养基上进行阳性克隆的酵母单杂交筛选。通过回复鉴定、序列测定,最终筛选获得了可能参与AtSTK基因表达调控的4个拟南芥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酵母单杂交筛选获得的拟南芥基因AT3G32090含有WRKY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为WRKY类转录因子的一员。因此,AtSTK基因的表达很可能接受MAPK信号传导途径中AT3G32090基因编码的WRKY类转录因子的调控,从而影响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相似文献   
13.
14.
缺失蜡质蛋白类型小麦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22%~37%)和支链淀粉(63%~78%)组成。 Oda et al.[1](1980)发现直链淀粉含量与面条品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Yamamori[2]分析日本的面包小麦, 发现蜡质蛋白与直链淀粉之间显著相关。 研究表明, 六倍体普通小麦有3个蜡质基因, 分别位于7AS、 4AL(4AL与7BS发生易位)和7DS上[3~4], 由位于这3  相似文献   
15.
用微卫星标记定位小麦耐盐突变体的耐盐相关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敏盐突变体H8706-34(两者为“一粒传”后代)的F2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结合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群分法),对小麦耐盐突变体的耐盐相关基因进行了微卫星分子标记定位,在246对微卫星引物中,微卫星标记Xgwm299与耐盐相关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 cM,定位于3B染色体的长臂。  相似文献   
16.
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TaGSK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PCR技术,以糖原合成酶激酶(TaGSK1)基因的pDT-23质粒为模板,对小麦Tagsk1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将之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1,得到pBV221-gsk1;用之分别转化大场杆菌DH5α和BL21,均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43.5kD的表达产物TaGSK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和10.8%。在0.31 mol·L-1 NaCl浓度下,转化子的耐盐能力比受体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麦耐盐突变体生化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两个普通小麦耐盐突变体 890 1 17和 974 915及其各自的亲本为材料 ,依据前人的工作选择第一、三、四、六同源群染色体上的生化标记进行了耐盐突变体突变位点的定位研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GS)SDS PAGE ,EST 5、β Amy 1、α Amy 1等电聚焦 (IEF)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974 915与其父母本在HMW GS、βAmy 1谱带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带型 ;890 1 17与其亲本冀麦 2 4在α Amy 1谱带上表现两条与耐盐性有密切关系的差异带。两个突变体与其相应亲本在EST 5上均未表现出差异。由此可见 ,突变体 974 915的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第一、四同源群上 ,而 890 1 17的突变位点则主要发生在第六同源群上。该结果为RFLP定位耐盐基因时选择合适的探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TaGSK1)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春缺体-四体系为材料,提取各材料的基因组DNA,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KpnI完全酶切、电泳、转膜后,用α-32P_dCTP标记的与小麦耐盐相关的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TaGSK1为探针进行杂交,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将该基因定位于普通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为进一步研究小麦耐盐性的遗传及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病基因类似序列BRG1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黄茜  刘燕  赵丹  刘艳  黄占景  张增艳 《作物学报》2011,37(6):998-1004
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到1个在抗黄矮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YW642中特异表达的小麦抗病基因类似序列(BYDV resistance-related gene1, BRG1)的基因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RT-PCR技术,从YW642中分离出BRG1基因全长cDNA序列,获得了一个通读的抗病同源基因cDNA序列,编码由64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包含1个NB-ARC保守结构域和3个LRR结构域,该蛋白属于nucleotide-site 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s (NBS-LRR)家族。荧光定量或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表明,BRG1在抗病小麦易位系YW642叶片中优势表达,受BYDV的诱导,BYDV接种后48 h表达量最高,BRG1在感病小麦亲本中8601中表达量始终较低,随BYDV接种时间延长呈轻微的下调趋势;而且外源激素水杨酸(SA)与茉莉酸(JA)处理可上调该基因在YW642中的表达。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分析了BRG1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该基因沉默的抗病小麦易位系YW642中BYDV相对含量增加,但未造成抗病性表型显著改变,说明该基因参与抗黄矮病反应,但不是小麦抗黄矮病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麦在不同盐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应答反应。【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盐胁迫下耐盐小麦RH8706-49的小麦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 215个小麦基因的差异表达图谱。在不同盐胁迫时间下大量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很大变化,即有盐诱导表达的基因,也有盐抑制表达的基因,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并对基因表达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小麦耐盐机理非常复杂,是大量基因协调表达的结果,其中盐诱导表达基因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