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麦条锈病抗源材料筛选和抗条锈基因库组建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抗源材料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我国生产用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并为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打下基础,1997~2002年间对国内外引进材料在我国常发易变区的陇南进行了6年的条锈病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携带我国尚未利用的Yr3b.46、Yr5、Yr10、Yr12、Yr15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载体品种和国际上认为具持久抗性的Flinor、Flanders等品种大多表现出良好的抗锈性,并从引进的其它品种资源中筛选出贵农21、92R137、红挑头、O.U.S.W8023、FENMAN、MO(W)499等一批高抗条锈病的材料。针对抗条锈材料农艺性状普遍较差的状况,还对如何有效利用抗源材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河西水地春小麦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兰州农校育成或引进的8 个春小麦品种(系)和武威地区的2 个主栽品种在河西(武威)水地品比试验中的11 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较大、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系)为90(28)-4-3、91H(29)-9-1-1、BIGGAR等,可进一步进行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3.
1997—2004年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引进国际冬小麦改良项目(IWWIP)半干旱地冬小麦观察圃、水地冬小麦观察圃和兼性及冬小麦观察圃等试验材料17套2091份。通过试验发现在IWWIP观察圃中有许多材料高抗条锈病,丰产性好,抗旱性强,品质优良。但多数材料植株偏高,穗部性状较差,抽穗期偏晚,不宜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作为品种资源,育种中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材料可重点进行研究利用;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材料,也可根据材料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4.
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4号是以兰天23号为母本,周920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成.在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08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7.3%.经分小种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总体抗锈性表现优异.适宜于陇南和天水川水地、浅山区和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55.
氮磷配比对冬小麦品种兰天2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15—2016年度试验观察了不同氮磷配比对兰天26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N 180.0 kg/hm~2、P2O5135.0 kg/hm~2处理的平均折合产量虽然比施N 180.0 kg/hm~2、P2O5180.0 kg/hm~2处理减产1.05%,但综合经济性最好,种植收益最高,适宜在清水县及天水、陇南地区生态类似区兰天26号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6.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 14由兰州农业学校和天水农业学校合作育成 ,其亲本组合为清山 895 /中梁 17。该品种在 1998- 2 0 0 1年度的天水市高山组区域试验中 ,3a平均折合产量 4 130 .9kg/ hm2 ,较对照品种天选 4 1增产11.0 9% ;苗期对混合菌免疫 ,成株期对条中 2 5号、2 9号、31号、水 14及混合菌均免疫 ,对条中 32号免疫至中抗(0 ;~ 2 / 5 / 10 ) ,对水 2类型免疫至中抗 (0 ;~ 2 / 5 / 2 0 )。籽粒含粗蛋白 14 .5 0 %、赖氨酸 0 .4 9%。主要适宜在陇南地区的二阴半山及高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57.
引进国外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鉴定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 900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及生产品种N.Strampelli和里勃留拉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多年连续鉴定,筛选出条锈免疫材料18份,高抗条锈且优质的材料9份。鉴定结果表明,CMT.Du-2、CMT.Du-4、CMT.Du-5、CMT.Du-6、CMT.Du-7、CMT.Du-8、CMT.Du-9等7个持久抗条锈材料的抗性表现稳定,N.Strampelli和里勃留拉表现不同的抗病特点。  相似文献   
58.
冬麦北移后干物质积累状况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冬小麦北移后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变化,在原种植区和北移区设两个试验点,对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并用卡方(X^2)测验对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优度测验,对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平均速率,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速率及最大速率均较原种植区提高。冬麦北移后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明显提高。在北移区种植冬小麦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9.
春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5×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春小麦11个亲本及其组配的30个组合主要性状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而株高、穗长和小穗数则受基因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和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从早代严格选择,而单株产量、千粒重和穗长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效果不佳。巴麦6号在多个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最好;甘春20号和高原602可作为产量育种的农艺亲本;武春2号可作为矮秆亲本。宁春4号/甘春20号、P 8907/中作8131-1为选育矮秆大穗的重点组合,93(7)-9-5/武春2号可作为选择大穗材料的组合。  相似文献   
60.
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选择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和75(N1)、150(N2)、225(N3)、300 kg·hm~(-2)(N4)4个氮肥水平,在典型的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设计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籽粒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CT相比,PM显著提高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有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而NTS的蛋白质总量、湿面筋、球蛋白、麦谷蛋白、谷醇比均显著低于CT。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湿面筋、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增加了面团延伸性和吸水率。与N1相比,N4冬小麦的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球蛋白、清蛋白分别增加了56.38%、27.60%、20.87%、17.03%;在4种蛋白组分中,施氮更有利于醇溶蛋白的累积,因此过量的氮肥应用显著降低了谷醇比、缩短了面团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比值。同一氮肥水平下,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小麦籽粒平均产量依次为PMCTICTNTS,PM下的平均产量为6 259.63 kg·hm~(-2),比CTI、CT、NTS分别高6.24%、10.54%和20.95%。同一耕作方式下,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小麦籽粒平均产量依次为N2N3N4N1,其中N2下小麦籽粒平均产量达到6 184.64 kg·hm~(-2),比N3、N4、N1分别高5.78%、7.31%、19.06%。综上可知,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实施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并增施150 kg·hm~(-2)氮肥,既能大幅度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也有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是该地区小麦生产实现高产和优产的最佳耕作和供氮模式。本研究结果为甘肃旱作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