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5篇
园艺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筛选适宜石韦(Pyrrosia lingua)人工栽培的基质。[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石韦在甘蔗渣、蘑菇渣、木糠和炉渣分别与土壤按1∶1比例混合形成的4种栽培基质中扦插苗叶片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甘蔗渣混土基质可显著提高石韦叶片的总黄酮、多糖、总皂苷、蒽醌和绿原酸含量;蘑菇渣混土和炉渣混土基质可显著提高多糖和总皂苷含量,但同时会降低总黄酮含量,且对蒽醌和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木糠混土基质可显著提高多糖、总皂苷和绿原酸含量,但对总黄酮和蒽醌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蔗渣混土是石韦较适宜的人工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52.
广金钱草叶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可靠的广金钱草叶面积测量方法,选择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等3个指标分别与叶面积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个广金钱草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性最好,并且残差分析和可靠性检验都显示利用该方程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广金钱草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53.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氮量对甘蔗伸长期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27%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73%~85%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78%~26.75%,残留率为61.24%~69.85%,损失率为8.37%~12.02%。增施氮肥,甘蔗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及氮肥吸收量、氮肥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氮肥残留率明显增加,而氮肥吸收率和损失率明显下降,氮素和干物质在蔗茎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残留分布在0~2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20~40 cm土层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
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品种(CK),通过萌芽率、分蘖率、株高、伸长速度、有效株数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园林6号、园林7号、园林8号、园林9号、台98/1626、台98/2817、台98/0432、台引2号等8个引进品种的春植蔗生长前、中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园林6号的综合农艺性状最优,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综合农艺性状较优的品种(系)还有园林9号、台98/0432和台糖98/1626等。  相似文献   
55.
甘蔗品种新植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旱坡地对T22、T25、ZJ93/159、台优、T16(CK)5个甘蔗品种进行新植品比试验,从各品种的萌芽率、分蘖率、伸长速度、产量结构等主要农艺性状及某些抗性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最高的是T22,达9579.1kg/666.7m^2,其次是ZJ93/159,达9344.5kg/666.7m^2;蔗茎蔗糖分最高的是ZJ93/159,达16.80%,其次是T25,达16.00%;666.7m^2含糖量最高的是ZJ93/159,达1569.88kg,其次是T22,达1525.95kg。综合评价最优的是T22,其次是ZJ93/159。  相似文献   
56.
不同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施用15N标记的尿素2.5 g pot-1、5.0 g pot-1及7.5 g pot-13个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不同程度增加,同时土壤碱解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肥料氮素残留量及肥料氮素残留率显著增加,但甘蔗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施氮水平还明显影响甘蔗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氮素分配、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在不同土层的分布。本试验条件下,甘蔗氮肥施用土层深度为20 cm、尿素施用量为5.0 g pot-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7.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效率及氮素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在总施氮量(15N标记尿素5g/盆,相当于450kg·hm-2)相同条件下,研究了全部基施(T1)、50%基施+50%在分蘖期追施(T2)和30%基肥+30%在分蘖期追施+40%在伸长期追施(T3)3种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约18%~29%来源于当季施用的尿素氮,71%~82%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0%~34.52%,残留率为37.61%~44.13%,有21.35%~41.39%的氮素损失。3种施氮方式下,氮肥残留在0~20cm土层较多,在20~40cm残留较少。随氮肥施用时间后移,甘蔗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明显增加,而氮肥损失率显著下降,蔗茎的氮素分配率和蔗糖分积累略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在0~20cm土层的残留呈上升趋势,在20~40cm土层呈下降趋势。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T3施氮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8.
以3种茎色类型的田七苗为试材,分别测定其苗期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紫色茎秆田七苗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株高、茎粗均大于绿茎和过渡茎,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整体上比绿茎和过渡茎的高,不同茎色类型田七苗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别不明显,紫色茎秆田七苗的丙二醛含量整体上比绿茎和过渡茎的低,说明紫色茎秆田七苗具有叶片宽大、株型粗壮的农艺特性优势,且抗逆性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潜力高于绿茎和过渡茎。  相似文献   
59.
施氮水平对甘蔗苗期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采用网室微区盆栽试验方法,基肥设15N标记尿素0.75、1.5、2.25 g/盆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施氮水平对甘蔗苗期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18%~16.77%来自施用的氮肥,83.23%~84.82%来自土壤和种茎;甘蔗氮肥利用率为1.76%~3.44%。随施氮水平的提高,甘蔗幼苗干物质、N、P、K积累,以及来源于肥料氮素比率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N与P、K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施氮水平主要影响氮磷钾尤其是肥料N在甘蔗地下部分器官的分配。  相似文献   
60.
广西秋、冬旱常年发生,蔗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翌年宿根蔗发株及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在秋季干旱条件下,对生长中后期的新植蔗进行微喷灌处理,并以不喷灌为对照(CK),探讨微喷灌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具有促进翌年宿根蔗地上部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发株早、发株数多、发株率高,同时株高、假茎粗、单株干重极显地著优于CK;微喷灌处理对宿根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粗根形成和提高蔗根含水量,但根长较CK短,根系的纵向生长不及CK,对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还发现,微喷灌处理的蔗株粗细较一致,株高生长个体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