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魁杨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对光照与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下栽培的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差异,各光强处理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1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4%)>全光照>2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18%)>3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6%);总绿原酸和总鞣质的含量均为全光照>1层遮荫>3层荫>2层遮荫;游离蒽醌的含量为2层遮荫>1层遮荫>全光照>3层遮荫。全光照有利于总绿原酸、总鞣质的合成积累,1层遮荫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2层遮荫有利于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含量分别为(99.6±8.44)g/kg、(16.1±0.41)g/kg、(27.6±0.42)g/kg、(0.169±0.016 5)g/kg。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魁杨梅叶片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水分供应充分有利于东魁杨梅叶片中总绿原酸、总鞣质和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但不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适宜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轻度水分胁迫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中度水分胁迫可提高东魁杨梅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 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 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基质栽培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中草药渣和蘑菇废料为主要有机物料配制营养基质,以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营养基质槽式栽培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土壤栽培相比,2种营养基质能够降低容重和EC值,提高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从而促进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显著提高黄瓜小区产量。[结论]该营养基质可作为黄瓜栽培的优良营养基质来替代传统土壤栽培,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基于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模式,研究酒糟沼渣不同粗细渣配制的基质ZH(细渣∶粗渣=2∶1)、ZX(细渣∶粗渣=1∶0)、常规基质草炭(CT)及椰糠(YK)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基质的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较高,重金属和有害生物都远低于相关标准,四种抗生素在0. 75 mg/kg为检出限情况下未检出,理化指标都在合理范围内,p H和EC值相对较高。沼渣基质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增加产量,其中ZH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高于其它3个处理,但无显著差异,仅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ZH处理产量最高,比最低产量处理YK增产11. 58%,但4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沼渣基质较椰糠和草炭基质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和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ZH处理果实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ZH处理番茄综合品质评价最好;相关性分析得出,植株叶片C/N与番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本研究结论为沼渣基质可作为有机栽培基质,综合生物学、产量、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认为,细渣与粗渣为2∶1的配比基质是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6.
为给艾渣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技术依据,通过显色定性试验和泡沫试验检测艾渣中有效成分,并采用UV法建立艾渣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艾渣中含有鞣质、蒽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和皂苷类化合物等多种物质,无生物碱;试验采用UV法,以大黄素、芦丁、绿原酸、人参皂苷Rg1、葡萄糖为对照,在222、420、327、554、620 nm处测定艾渣中总蒽醌3.176、总黄酮12.853、总有机酸18.715、总皂苷9.512和总多糖13.120 mg/g。方法学研究表明:各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回收率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综上所述,艾渣提取蒽醌类、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化合物等物质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有机发酵液灌溉下的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生育和品质影响,筛选出较好番茄生长的基质类型。[方法]以岩棉基质、复合基质(草炭:珍珠岩的体积比1∶1)及椰糠基质为处理,通过测定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和气孔导度,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等,分析了有机发酵液灌溉下3种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发酵液灌溉下,不同基质栽培番茄的生长、品质和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椰糠栽培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高于岩棉栽培和复合基质栽培;复合基质栽培的番茄新生叶片扩展速率较快,并且形成功能叶片(完全展开叶片)面积最大;3种基质栽培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气孔导度及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以椰糠为栽培基质番茄的产量显著高于岩棉栽培和复合基质栽培,其产量达80 262.00kg·hm~(-2),比岩棉栽培和复合型基质栽培提高了9.26%和12.35%。[结论]灌溉有机发酵液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椰糠作为栽培基质相比岩棉和复合型基质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
杨蓓芬  金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8-13600
采用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东魁杨梅各营养器官的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总糖、总蛋白和游离蒽醌含量最高,根皮次之;根皮和茎皮粗脂肪含量较高,根木质部次之;茎皮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含量最高,根皮次之。  相似文献   

9.
椰糠复合基质对温室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限生长型番茄丰收为材料,以粗粒椰糠、细粒椰糠、草炭、蛭石、珍珠岩为基质,按照不同体积配比设置5种栽培基质:CK(草炭∶蛭石∶珍珠岩2∶1∶1);T1(粗粒椰糠);T2(粗粒椰糠∶珍珠岩3∶1);T3(细粒椰糠);T4(细粒椰糠∶珍珠岩3∶1)进行栽培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植株在不同基质中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产量、干鲜质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椰糠基质的4个处理均适合番茄生长,添加了珍珠岩的T4、T2处理的栽培效果优于椰糠单一基质的T1、T3处理,其中细粒椰糠基质处理的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椰糠适宜在番茄无土栽培中使用,在椰糠中添加珍珠岩能显著改善椰糠基质的理化性质,且细粒椰糠可作为番茄高品质栽培的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中活性成分积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选择适宜采收期、保证所采杜仲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醇浸提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杜仲叶生长过程中绿原酸、木脂素、总黄酮、环烯醚萜的含量,找出每种成分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杜仲叶活性成分的合成积累呈较为明显的季节性,4种成分含量在6月份之前均快速增加,而6月份之后绿原酸、木脂素和环烯醚萜含量又逐渐减小,特别是环烯醚萜含量减小速率较快,但总黄酮含量到9月份后才开始减小。[结论]同时考虑活性成分含量和杜仲叶产量,建议以应用黄酮类和绿原酸为主时,叶片的采收宜在5~10月份进行;而以应用环烯醚萜类和木脂素为主时,叶片的采收宜在5~8月份进行。如果综合考虑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建议采用5~8月份的叶片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茎、叶中的总皂苷的百分含量不同,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其中根部的总皂苷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为46.5%,并在生长年限为2年时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茎部和叶内的总皂苷含量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如根部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分别为23.9%和33.9%,其中一年生三七的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三七根部的总皂苷含量是根、茎、叶3个部位中最高的。[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鸦柿不同部位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部位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果实30.19%、种子4.86%、茎5.28%、叶28.43%、根16.78%;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果实4.73%、种子1.33%、茎6.64%、叶6.24%、根3.26%;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果实4.20 mg/g、种子2.01 mg/g、茎3.60 mg/g、叶23.16 mg/g、根8.26 mg/g。[结论]总多糖含量为果实>叶>根>茎>种子;总皂苷含量为茎>叶>果实>根>种子;总黄酮含量为叶>根>果实>茎>种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旨在鉴定三七果实的红色素,并探索果实色素含量与其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三七果实的红色素用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鉴定,三七果实的色素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三七果实的红色源于花色苷和或其花色素。果实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均随果实红色调的减弱而下降。不同红色调果实的花色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总皂苷含量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三七果实的红色素属于花色苷,果实花色苷含量与总皂苷含量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水清  刘红英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14-12415
[目的]测定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中化学物质含量,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蒌蒿茎、嫩叶和老叶中可溶性糖、粗多糖、单宁及类黄酮含量。[结果]蒌蒿茎中可溶性糖、粗多糖、单宁含量最高,老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最低,而叶中的类黄酮含量高于茎。[结论]蒌蒿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蔗育苗及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1号(GT21)和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品种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pH值下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在pH4.5~7.5范围内的培养液对甘蔗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而在pH6.0时两个甘蔗品种幼苗株高最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表明在此pH值下甘蔗蔗株各种生理代谢高度协调。【结论】甘蔗生长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pH6.0为甘蔗幼苗生长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16.
康琴  葛建  孙骏威  林芳  李明揆  李贞  孙峰  林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31-9232
[目的]比较4种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茅莓、蓬蘽、高粱泡和红腺悬钩子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得4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茅莓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8.71%,叶为1.65%,茎为1.58%;高粱泡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3.33%,叶为1.23%,茎为0.86%;蓬蘽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1.59%,叶为1.41%,茎为1.01%;红腺悬钩子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1.64%,叶为1.18%,茎为0.86%。[结论]不同植物其总皂苷含量依次为茅莓〉高粱泡〉蓬蘽〉红腺悬钩子;4种植物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依次为根〉叶〉茎。  相似文献   

17.
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Bge.) Hsiao)干燥根的黄芪饮片为试验材料,将黄芪饮片进行盐浸,采用炒、饭蒸的方法炮制了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以生黄芪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的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质量分数,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盐浸黄芪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多糖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炒制盐浸黄芪、生黄芪、饭蒸盐浸黄芪;总皂苷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2种方法炮制的中药黄芪中的总多糖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总皂苷、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炒制盐浸黄芪中总多糖成分质量分数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张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146-150
[目的]建立假蒟不同部位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酚和总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通过香草醛-冰醋酸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通过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总鞣质含量。[结果]芦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0.59%,假蒟叶、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8%、0.33%、0.25%;盐酸小檗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2%,RSD=1.52%,假蒟叶、茎、根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19%、0.03%、0.01%;人参皂苷Re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1.06%,假蒟叶、茎、根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4.33%、1.71%、4.13%;没食子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0.88%,假蒟叶、茎、根中总酚含量分别为2.42%、1.08%、0.68%;没食子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2%,RSD=3.14%,假蒟叶、茎、根中总鞣质含量分别为1.69%、1.21%、0.72%。[结论]这5种方法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作假蒟中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酚和总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