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大豆新品种绥农12号1选育经过1984年以早熟品种黑河4号为母本,与父本晚熟品种铁7604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子于1985年种成F1,又以其F1为父本、本所内一个新品系绥83-432为母本进行三交。三交获得的F0种子用60Co1.2万伦琴辐射处...  相似文献   
32.
绥农38是集高产、高油、抗病、抗倒、适应范围广为一体的优良品种,植株株型收敛、通风透光性好,秆强、结荚均匀不炸荚、喜肥水。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37.80%,脂肪含量为21.13%,生育日数约为113d,需≥10℃活动积温约2 25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806.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3%。  相似文献   
33.
不同生态区、施肥组合及播期对绥农20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通过不同生态区、施肥组合及播期对绥农20高油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绥农20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在第Ⅴ生态区最高,脂肪含量在第Ⅵ生态区最高,蛋白质含量在第Ⅲ生态区最高,蛋脂总量也在第Ⅲ生态区最高;在第Ⅲ生态区不同施肥组合试验表明,在常量化肥做种肥的基础上,增施磷素活化剂、叶喷增产灵或磷酸二氢钾可显著提高产量,并使品质略有提高;适期播种(5月初)有利于提质增产.  相似文献   
34.
绥无腥豆2号为无豆腥味,大粒,高蛋白新品种。种子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1和L2,蛋白质含量42.67%,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82.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2.9%,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5.
利用扁茎大豆选育节多花多荚蜜的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1994年开始利用扁茎大豆节多、花多、英蜜的优点,针对其秆软不抗倒伏的弱点,选择秆强倒的优良亲本材料与之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择与改良,现已选育出直立、抗倒伏、节多、花多、英密、优质、比主栽品种合丰25增产10%~25%的高产或超高产大豆新品系48个,其中绥98-6074、绥98-579已参加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6.
耐重迎茬大豆新品种绥农10号的选育陈维元吕德昌崔玉瑰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田喜梅(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152052)绥化10号系黑龙江省绥化所于1983年以早熟、秆强、分枝多、荚密的绥农4号为母本,南铁岭农科所培育的晚熟、高大繁茂、丰产、高抗灰斑病的...  相似文献   
37.
~~绥小粒豆一号的选育及综合性状评价@陈维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52052 @景玉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52052 @姜成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52052 @付亚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52052 @付春旭$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52052  相似文献   
38.
39.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按照大豆产区分布及区域生态特征,在全国20个省(市、区)建立了30个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1个试验站站长岗位,4个团队成员,对接5个科技示范县,每个示范县配置3名技术骨干。综合试验站的主要职能是: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  相似文献   
40.
用子叶法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分析抗病亲本绥农10和感病寄主Williams的杂交F1、F2、F3的抗病性。结果表明,F1单株均表现为抗病;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由F2感病单株衍生出的F3株系均表现感病,F2抗病单株衍生出的F3株系抗感分离株系比值符合1∶2;说明绥农10中对大豆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1对单显性基因控制,将该抗病基因拟名为RpsSN10。用500对大豆SSR引物和124株绥农10/Wil-liamsF2分离群体对RpsSN10基因进行定位,将RpsSN10基因定位在F连锁群上,其中标记Satt423和Satt149与RpsSN10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8cM和11.2cM,并分别位于目的基因的两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