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绥农号大豆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绥农号大豆品种已成为省内外许多地区的主栽品种。黑龙江省各育种呈间接利用绥农号大豆品种也选育出了很多生产上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本文对绥农号大豆品种及其选育进程和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发挥绥农号大豆品种在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有机肥产业化的概念,提出了城乡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和有机肥产业化的路子。以详实的数据和实例说明推行有机肥产业化的必要性,并对实施有机肥产业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子和表型性状的大豆骨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农14是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身的大豆优良品种,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子和表型的遗传基础解析,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包含有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内的50个表型性状和550个微卫星位点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析.55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 49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为2.716 4,平均PIC值为0.445 0,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位点;连锁群CI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为0.961 5,连锁群A2的保守片断最多为11个,构建绥农14系谱亲本的指纹图谱最少需2个位点.50个表型性状共检测到等位变异25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5.1个,平均PIC值为0.683 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在80.1%以上,分析每个主成分的组成发现,产量性状、生长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分析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时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每一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选出重要性状作为大豆综合性状考察的主要指标.基于SSR的UPGMA聚类结果与基于农艺数据的UPGMA聚类结果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 0,2种聚类方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在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时应将分子数据分析与表型性状解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与主要病害(灰斑病、根腐病)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年代18 个同熟期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深入系统的开展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粒茎比的变化趋势为逐年累加提高,变化幅度为0.44~0.88,极差为0.44,增长速度为0.73%,是品种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种对灰斑病抗性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抗病能力总体呈逐步增强的趋势,说明灰斑病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20 世纪50、60 年代品种均表现感灰斑病,70 年代品种抗感交替过渡,到80 年代以后的品种全部表现为中抗或抗灰斑病。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除个别品种(‘绥农4’、‘合丰45、55’、‘黑农48’)抗性水平突出外多数品种抗病性较差,抗病能力总体呈阶段性提高的趋势,其中抗病品种占22.22%,感病品种占77.78%。说明根腐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当前育种与生产亟待解决的病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利用课题组在黑龙江省分离鉴定的8个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race1、race3、race4、race5、race9、race13、race44、race54)对黑龙江省曾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对上述8个生理小种分别有45.5%、29.5%、40.9%、43.2%、36.8%、45.5%、31.8%、72.7%表现抗性或中间类型,共产生37种反应型;通过基因推导,合丰-44,绥农-12可能含有Rps1c基因或Rps1a+Rps1c、Rps1c+Rps6、Rps1c+Rps7的基因组合;黑河-32可能含有Rps1a+Rps1d的基因组合,其它品种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表明黑龙江省存在丰富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种质资源。 大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基因推导  相似文献   
17.
毒素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而毒素对大豆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用不同浓度的毒素处理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揭示毒素在细胞水平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抗毒索的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 mg·mL-1)处理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离体叶片后,不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都遭到了明显的破坏.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 mg·mL-1)处理抗感品种离体叶片后,抗病品种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叶绿体嵴变形,基粒片层已经基本消失,叶绿体膜已经解体,线粒体空泡化严重.说明只有在适宜浓度毒素处理下,才能在细胞超微结构上区分出抗感品种在抗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绥农3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经有性杂交育成的抗病高油大豆新品种,于2012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抗病高油,生育日数120d左右,活动积温2 450℃左右。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以及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1品种来源绥农34(原代号绥06-8794)是2003年由黑  相似文献   
19.
陈维元 《大豆科学》1997,16(3):233-236
对中国品种,美国品种和日本品种及系统了进行敢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品种和系统的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比中国品种和美国品种高,其中中央农试育成的“中系号”系统最高,平均达42.1%,而且有越是新育成的系统,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越高的趋势,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与丰产性,抗倒伏性具有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绥农号大豆血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21个绥农号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明确了采用当地早熟、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作为骨干亲本,加入国外血缘,改进血缘狭窄,丰富遗传基础,是育种成功的关键所在;三交组合方式后代类型丰富,易于选出丰产性突出、熟期适中、抗病性及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和材料;在育种过程中要注重创造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