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作物育种方法已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格局,但荞麦育种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杂交育种摸索阶段。针对荞麦栽培种的差异,从荞麦资源及育种现状,花器的构造,荞麦杂交育种技术面临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荞麦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特早2号是以自选系太早1001作母本,R综57—3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300℃左右,播种生育期90~95d。2009---2010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为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高淀粉和耐深播。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000~675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对甜荞种子的影响,选用晋荞麦3号和晋荞麦7号设置等离子体电流(1.0、1.4、1.8、2.1 A)和次数(1、2、3次)进行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晋荞麦3号种子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部苗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且苗高和根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1.0、1.8、2.1 A剂量处理对苗高的影响显著优于1.4 A剂量处理,平均苗高分别较1.4 A剂量处理增高41.2%、39.9%和38.0%,1.0 A剂量处理3次后苗高最高,达15.06 cm;1.0、1.8 A剂量处理对根长的影响显著优于2.1、1.4 A剂量处理;使用发芽试验的最佳处理(1.1 A处理3次)后,晋荞麦3号比对照增产13.9%,晋荞麦7号比对照减产11.8%。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一轮)2019—2020年度山西省苦荞品种自主联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 1920.1kg/hm21870.1kg/hm21850.1kg/hm21800.1kg/hm2,分别比对照‘晋荞麦(苦)6号’增产16.4%、13.3%、12.1%和9.6%,且差异显著,但这4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高稳系数(HSC)分别为25.1%、27.8%、32.23%和26.7%,均小于对照‘晋荞麦(苦)6号’35.54%,均比对照高产稳产,且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由此得出,‘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均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苦荞新品种,且高产稳产性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在山西苦荞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无花果口感甜美、药食同源、栽培管理简单、经济价值高。本文对比分析了无花果生长环境条件要求和山西地区气候特点,明确了山西地区可以利用设施保护地栽培无花果且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35年我国荞麦育种成就的回顾,指出荞麦育种存在着目标单一、育种方法落后和基础研究薄弱3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育种目标要多元化、育种方法要先进化、基础研究要强化的3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化肥减量、有机肥源替代化肥对黄土高原东部山西旱塬地玉米增容蓄水及增产效应,为旱地玉米增产增效及合理施肥、解决用地养地矛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以金科玉3306为材料,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于2018~2020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5个化肥用量,395.4、600、900、1200、1404.6 kg·hm-2;5个秸秆还田比例,32.95%、50%、75%、100%、117.05%;5个有机肥用量,2385、7500、15000、22500、27615 kg·hm-2;并以单施化肥(1200 kg·hm-2)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随化肥用量增加,土壤容重不断增加。而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蓄水。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增施有机肥和提高秸秆还田量均可提高0~200 cm土层土壤的贮水量,但秸秆还田对提高0~200 cm土层土壤的贮水量大于有机肥施用。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化肥配施有机肥均可使玉米增产,且增产大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可见,有机肥配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贮水,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提出了玉米化肥减量,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最优组合为化肥用量795~1061 kg·hm-2、秸秆还田比例69%~89%(即还田4399~5674 kg·hm-2)、有机肥量11723~18848 kg·hm-2,预期产量为13232 kg·hm-2。该产量较单施化肥对照(11729 kg·hm-2)增产12.8%,使化肥减施139~40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19.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在2.76 水平上聚为4 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 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20.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单69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单69号是以自选系D993为母本、太早126-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 300℃左右;2008—2009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 000~67 5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