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适于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高产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品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稻鱼共生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株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一次性使用有机肥的稻鱼共生条件下,供试杂交稻品种相对于常规稻品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籼粳交杂交稻甬优5550、甬优7850和甬优8050,籼型杂交稻嘉丰优2号和深两优332,较耐倒伏,并且有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产量较高,可作为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22.
为了建立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利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自主开发的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在505尾黄鳍棘鲷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构建了亲子鉴定技术。结果显示,该研究中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9.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5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66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21,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此外,运用Cervus 3.0软件对已知系谱信息的112尾黄鳍棘鲷亲本和393尾子代个体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12个标记的累积排除概率达99.58%;当微卫星标记数量为8时,累积排除概率达到99.1%。因此确定AL49、AL37、AL01、AL20、AL14、AL18、AL15和AL51共8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为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的核心体系。在双亲性别未知的情况下,其双亲的累积排除率为99.1%。根据黄鳍棘鲷子代的实际基因分型数据,实际鉴定率为89.31%。该研究构建的微卫星标记组合能为黄鳍棘鲷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种群选育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3.
姜利丽  郭梁 《科技视界》2022,(9):171-173
文章是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求下,顺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围绕市场营销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变革的现实要求,引入OBE理念,对市场营销Capstone课程进行改革,设计并实施教学,旨在探究基于OBE理念的Capstone课程教学方案,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食用菌作为一类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可通过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来降低环境污染,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详细论述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吸附机制、耐受机制以及应用进展,以期对食用菌吸附重金属研究和食用菌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前期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521.8 kb的区间内定位到的q TGW1.1b进行精细定位。【方法】从qTGW1.1和qTGW1.2所在区间分别呈杂合的2个BC2F9单株配组衍生的F4群体中,筛选到Wn28826-RM1231区间内杂合片段呈梯系排列的3个单株,构建了3套F5:6近等基因系。2017年种植于浙江杭州,考查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利用SAS软件的GLM程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对qTGW1.1b的效应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杂合片段更小且呈交迭排列的6个剩余杂合体,发展了6套F8:9近等基因系,2018年种植于海南陵水。对每套近等基因系中双亲基因型株系的表型差异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qTGW1.1b在2个试验中对粒长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差异,效应方向一致且大小稳定。密阳46等位基因能分别增加粒长0.027 mm和提高千粒重0.17 g,贡献率分别达到27.12%和19.09%。【结论】鉴于qTGW1.1b在前后试验中对粒长影响最为显著,而对粒宽作用不显著,故将qTGW1.1b重新命名为qGL1.1。通过比较各套近等基因系的分离区间的基因组位置,最终将qGL1.1定位于Wn29077和Wn29154之间约76.8 kb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26.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部分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济宁和泰安两试验区早实核桃实生后代为研究试材,对树体形态、果实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等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早实核桃实生后代的树高、冠径、干周及结果枝长度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而结果枝粗度的变异系数两地分别为10.34%和6.47%;(2)参试样品青果和坚果果实形状主要为圆形和长圆形,坚果的颜色有褐色、浅褐色和浅黄色,核仁的颜色有黄褐色和褐色,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下,而青果和坚果的平均单果质量、坚果的壳厚及出仁率变异系数大都高于15%,其中坚果壳厚的变异系数高达30.73%;(3)坚果核仁的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等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其中脂肪酸的变异系数两地分别为0.55%和0.31%;(4)根据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及单株坐果数的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了丰产稳产型、大果型、薄壳型及矮化型等4个优良单株。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对现有实生核桃园进行实生选种与实生核桃园改造,二是对未来新建实生核桃园必须建立规范的采种园,严格控制种源,保证种子的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27.
籼稻不同定位群体的抽穗期和株高QTL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控制不同定位群体水稻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表现的QTL,挖掘同时控制株高与产量性状且对抽穗期影响小的QTL区间,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作为共同父本,分别与保持系协青早B和珍汕97B配组,构建2个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同一地点多年种植,对不同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相关的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定位到12个抽穗期QTL和11个株高QTL,其中2个抽穗期QTL在2个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分别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和第7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域。通过与前期相同群体产量性状QTL定位结果比较,发现6个多效性区间,其中,1个同时控制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3个同时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2个同时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结论】相对于共同的父本密阳46,水稻矮败型保持系协青早B与野败型保持系珍汕97B对抽穗期和株高的遗传控制存在较大差异,并以株高更为明显。第2染色体长臂RM6—RM240的QTL作用较稳定,对株高和产量性状作用方向一致,且对抽穗期无显著影响,对于通过“矮中求高”实现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鱼系统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单作和稻鱼共作系统下,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稻鱼共作处理施用的氮肥量较水稻单作减少30%,但仍显示出较明显的增产效应,且以钾肥全部基施的增产效果最佳。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稻鱼共作处理的叶片N、P和Mg含量较水稻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稻谷中的N、P、Mg含量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9.
再生稻与田鱼共生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南方稻作区土地效率不高和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但是,关于再生稻和田鱼共生的技术目前报道不多。本研究探索了在稻鱼系统中再生稻栽培技术的2个核心步骤:留茬高度和主茬密度。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稻鱼系统中再生稻的留茬高度应该在40 cm,主茬移栽时选用单本插和宽行窄株(33 cm×17 cm)的株行距可以保证头茬和再生茬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0.
随着动物源性产品(农产品、食品和饲料)中掺假造假事件不断增多以及动物来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逐渐加大,作为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高效检测手段,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比对分析8种动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羊源性成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组合进行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羊源性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所研发的羊源性成分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同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可检测到1 pg的DNA)。羊肉制品中羊源性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说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定量检测能力。综上所述,以此引物和探针为基础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羊源性食品和农畜产品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