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析洞庭湖的水环境变化趋势,为洞庭湖水环境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在洞庭湖共设置17个监测断面,包括5个入湖口断面、11个湖体断面、1个出湖口断面,2012-2016年每月监测1次水质,以2014年为调查基准年,对入湖河流和洞庭湖区主要污染负荷进行调查与估算。2016年,洞庭湖5个入湖口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总体水质状况为优;11个湖体断面和1个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Ⅳ类,属轻度污染,Ⅳ类和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3.33%和16.67%;西洞庭湖的南嘴和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为Ⅴ类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2016年17个断面的TN年均值1.523~2.356mg/L,TP年均值0.064~0.139mg/L。2012年洞庭湖没有Ⅴ类水质断面,2013、2014、2016年Ⅴ类水质占比约20%,2015年Ⅴ类水占52.94%。2012-2016年洞庭湖TN年均值1.411~2.746mg/L,TP年均值0.032~0.162mg/L。入洞庭湖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湘江、沅江和松滋口水系,入湖通量是总氮、总磷污染物输入主要来源;洞庭湖区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2016年在活禽交易市场鸭体内分离的2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别是A/duck/Jiangxi/88/2016(H6N6)(简称DK/88/16)和A/duck/Jiangxi/219/2016(H6N2)(简称DK/219/16)]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规律,本实验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株病毒间HA基因同源性较低,仅为94.5%,但与我国近年分离的H6亚型病毒株保持较高同源性。DK/88/16和DK/219/16的NA基因分别与我国近年流行的流感病毒N6和N2基因保持较高同源性。对2株病毒的内部基因分析显示,其内部基因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DK/88/16的内部基因PA来源于我国最近流行的H5N2或H5N6病毒,显示该株病毒为新的重组病毒。对2株病毒的分子特征分析显示,除M1蛋白的30和215位点及NS1蛋白的42位点具有增强病毒对小鼠致病力的分子特征外,其余均保持低致病力分子特征。以上结果表明,H6N2和H6N6亚型AIV在我国鸭群中持续存在,并不断的遗传重组,需要进行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73.
禽流感病毒NS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禽流感病毒(AIV)NS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NS2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His-NS2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该重组蛋白获得大量表达,可溶性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0 000以上。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多克隆抗体能够与NS2蛋白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74.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青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玉米螟、蚜虫等. 一、主要病害 1.大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相似文献   
76.
从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出发,以2005-2010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和1999-2012年企业点个数等数据和资料为基础,利用逻辑曲线法,建立西安市文化产业生命周期的数学模型,并揭示其产业生命周期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文化产业生命周期存在时空和行业上的差异,总体上遵循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规律,且在整体和区位上均处于成长前期向成长后期的过渡阶段;在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产业生命周期具有超前性的特点,而区位生命周期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不同体外胚胎培养液及微滴内卵母细胞数等因素对肉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优化其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体系,以屠宰场卵巢为卵母细胞来源,对比了不同培养液的胚胎生产效率;根据微滴(100μL/滴)内卵母细胞数量将培养体系分为5、10、15和20枚/滴四组,探究了卵母细胞数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OPU为卵母细胞来源,将培养体系分为10枚/滴和≥10枚/滴两组,探索了不同卵母细胞数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屠宰场来源卵母细胞,Ⅰ组培养液(BO系列培养液)的成熟率(85.85±1.60)、8~16细胞(67.42±1.47)及囊胚率(37.23±0.99)都显著高于Ⅱ组培养液(P0.05)。(2)屠宰场来源的卵母细胞,微滴内卵母细胞数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20枚/滴的8~16细胞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其囊胚率显著高于5枚/滴组(P0.05);≥10枚/滴组的8~16细胞率及囊胚率显著高于10枚/滴组(P0.05)。(3)OPU来源卵母细胞,其微滴内卵母细胞数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枚/滴组的8~16细胞率及囊胚率显著高于10枚/滴组(P0.05)。使用BO系列培养液,微滴内培养卵母细胞数≥10枚时,能显著提高肉牛OPU-IVP效率。  相似文献   
78.
核糖核酸酶RnaseⅢ是一种调控nc RNA水平的重要酶系。为了解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构建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动物感染试验检测强毒株LM-SB5与缺失株LM-Δrnc S对昆明系小鼠的LD50、存活能力、脏器载菌量及病理组织学产生的影响;利用细胞侵染试验检测强毒株与缺失株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率、侵袭率及其在胞内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RnaseⅢRncS对LM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LM-SB5强毒株和LM-Δrnc S缺失株对昆明系小鼠的LD50分别为105.60 CFU、106.90 CFU;与LM-SB5强毒株相比,LM-Δrnc S的LD50升高了1.30个对数数量级,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表明毒力显著降低;第3~5 d肝脏、脾脏载菌量显著减少(P<0.05),其中第4 d差异极显著(P<0.01);LM-Δrnc S缺失株对肝脏、脾脏、肾脏的病理损伤降低;LM-Δrnc S缺失株对RAW264.7细胞的粘附率和侵袭率均显著低于LM-SB5强毒株(P<0.01),在2~6 h之间,LM-Δrnc S缺失株在细胞内的细菌量显著低于LM-SB5强毒株(P<0.05),证实LM-Δrnc S在细胞内的生存增殖能力显著降低,提示rnc S基因对LM毒力发挥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RnaseⅢ在LM毒力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白菜类蔬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首次对白菜(Brassica rapa)类蔬菜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研究。共采用了137份材料,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择了4对扩增条带多,多态检出率高的3+3引物组合,检测了210个位点,并对AFLP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芜菁和白菜类蔬菜各自单独聚为一类,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在白菜类蔬菜当中,所有大白菜和薹菜聚为一类,它们是比较特殊的类群,且亲缘关系密切,小白菜的聚类结果与其园艺学分类差别较大。小白菜各类型间的相似性程度较低,说明小白菜的起源较大白菜要早。大白菜的聚类表明,大白菜现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为狭窄。  相似文献   
80.
青海东部黄土丘陵区沙棘薪炭林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棘是青海东部黄土丘陵区最重要的薪炭林树种之一,研究表明:7年生中国沙棘薪炭林年均生物量达到最高峰,年均生长量为3.75t/hm^3;生物量成熟龄为9年,地上部分蓄积量为22.64t/hm^2。沙棘薪材热值与其不同生长阶段关系密切。在速生期热值低,苗期和成熟期薪材热值高,平均为95.10kj/g。根据立地生产力水平可将沙棘薪炭林立地条件划分为优良,较好,一般和不适宜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