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在小麦种子精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农大399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单粒小麦种子的形态物理指标,拟通过研究这些形态物理参数与小麦种子活力的相关性,为图像识别技术在作物种子加工工艺和参数精确选择提供参考。首先采用平板扫描仪获取单粒小麦种子的PNG图像,采用本实验室自主开发的种子形态自动化识别软件自动提取单粒种子(400粒)的RGB、Lab、HSB、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等形态物理指标,然后进行垂直玻璃板发芽试验,以发芽第5天的幼苗长度、鲜重和简易活力指数作为种子质量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大399小麦种子的幼苗鲜重与种子投影面积、长度和宽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40和0.37,均达到显著相关。将种子按投影面积、长度和宽度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幼苗鲜重和简易活力指数随着种子投影面积、宽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生产上可以根据对种子质量或数量的需求灵活设置相关加工参数。  相似文献   
112.
伪狂犬病(Pseudo rabies PR)又名奇痒症,奥叶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AD).1813年,美国某头牛因极度瘙痒而死,被称为"瘙痒症",但未证实其病原,1934年Sabin和Wrght证实该病毒为疱疹病毒.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猪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丹麦、瑞典、英国等实施猪伪狂犬病根除计划,经过数年或十来年的努力,陆续成功净化了猪伪狂犬病,并持续保持无疫情,彻底消除了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3.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生产中原料椰子水通常经自然预发酵后再使用,对提高BC产量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椰子水产地、预发酵时间、自然预发酵环境3个方面探究了预发酵过程对促进BC合成的必要性和确切性。以预发酵后的椰子水为BC发酵的培养基原料,接种椰冻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Y19进行BC发酵。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椰子水、经不同预发酵环境、不同预发酵时间后均能显著促进BC合成,对BC产量的增加均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室环境预发酵1~3 d时,不同产地椰子水的促进作用均显著,其中产自越南的椰子水在预发酵第2天时BC产量增幅最高,达到对照(新鲜椰子水)的10.8倍;在椰子加工厂区环境进行预发酵时,只需1 d,其BC产量即达最大14.48 g/L,为对照的25.0倍。说明预发酵环境对BC产量增幅影响最大。本文首次阐明椰子水预发酵过程对促进BC合成的必要性和确定性,为进一步揭示椰子水预发酵的本质变化及其对BC发酵调控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4.
以济南市中山公园古树名木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对古树名木群进行现状分析评价,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策略,使古树名木可以得到科学的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景观可以持续发展。经研究,发现影响济南市中山公园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有自身因素、自然生长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15.
以新鲜苦瓜为原料,洗净低温烘干后,用乙醇水溶液提取,得到苦瓜甙。以得到的苦瓜甙质量为指标,探讨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苦瓜甙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30 g苦瓜干在温度63 oC、乙醇浓度65%、提取时间3.3 h条件下,得到的苦瓜甙质量最高,为0.765 8 g,苦瓜甙的得率为2.553%。同时,HPLC检测结果表明苦瓜提取物中含有苦瓜甙。结果显示,采用响应面法可以较好地优化苦瓜甙的提取工艺,为从苦瓜中提取苦瓜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苦瓜的深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针对中国居民因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引发的营养不良问题,开展大豆核心种质籽粒铁、锌含量的精准鉴定。方法 以国内外来源不同的163份大豆核心种质为材料,2019—2020年种植于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教学基地,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籽粒铁和锌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含量在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籽粒铁质量分数为71.02~159.92 mg·kg-1,平均为107.09 mg·kg-1;籽粒锌质量分数为36.32~53.11 mg·kg-1,平均为42.80 mg·kg-1。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籽粒铁与锌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这2个元素在大豆籽粒吸收中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关系。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63份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综合分析筛选出4份高铁含量、4份高锌含量、5份低铁含量、6份低锌含量和2份铁锌含量双高的大豆种质。结论 鉴定出多份不同来源的高/低铁、锌含量的大豆种质,可用于富铁、锌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同时也为营养功能型新品种遗传基础解析提供基础材料,加快推动大豆核心种质在华南地区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不同腐植酸对玉米幼苗根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选择未分级(HA)、低分子量(<1 000 Da)和高分子量(>50 000 Da)腐植酸进行水培试验,设置低(0.2 g/L)、中(0.4 g/L)和高(0.6 g/L)3个浓度处理,以不添加腐植酸为对照(CK),研究不同腐植酸对玉米根系参数、营养元素含量、可溶性蛋白、GSH、T-SOD、POD的影响。结果表明,0.6 g/L未分级腐植酸刺激根系生长和促进铁的吸收作用最显著,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铁含量与CK相比显著提高252.73%、98.04%、540.10%和39.79%;0.2 g/L高分子量腐植酸促进根系对氮、磷、钙和镁等元素的吸收并显著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含量,0.6 g/L低分子量腐植酸促进根系吸收锰和锌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0.2 g/L和0.6 g/L腐植酸处理的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54.97%~157.76%,0.2 g/L低分子量和未分级腐植酸在显著增加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持T-SOD、POD活性,腐植酸显著降低根系GSH含量,低分子量腐植酸随浓度增加GSH含量升高。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