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玉米秸秆静态堆腐期间电导率及水解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后,玉米秸秆高温堆腐过程堆体电导率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和不接菌处理(CK)整个堆腐过程总的电导率值分别为26.59和23.26 ms·cm-1.整个堆腐过程添加菌剂处理的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CK,两个处理间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电导率值与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且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蛋白酶与温度、电导率值、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83.
渭北东部旱塬氮磷水三因素交互作用与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设计,研究了渭北东部旱塬氮磷水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及耦合模型,结果表明:①氮、磷、水对冬小麦的增产顺序为水>氮>磷;②氮磷和氮水的交互作用为协同作用型,氮、磷、水都为李比希限制因素;磷、水交互作用为拮抗型,磷、水为拮抗限制因素;当氮、磷、水同时投入时,磷水拮抗型转变为协同作用型,磷、水也变为李比希限制因素;③水分对目标产量的校正模型为:y=-30.652±0.9966WB,y=-16.502+0.875WR,y=-113.2975+0.6041WT;④水分对施肥量的校正模型为:X1(N)=0.7956+0.4728X3,X2(P2O5)=0.4679+0.2169X3.  相似文献   
84.
以鸡粪和麦秸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堆体温度及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不同部位温度均高于CK(不加微生物菌剂)处理,且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微生物菌剂处理堆料50℃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4~20 d,CK处理50℃以上的持续时间7.5~10 d;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1~26 d均大于CK处理;堆料中添加菌剂处理在堆腐中期的脱氢酶活性大于CK处理;添加菌剂处理在堆肥的第5~28 d,多酚氧化酶活性大于CK处理的活性;说明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转化。添加菌剂处理在堆腐30 d后E4/E6(为胡敏酸在465 nm与665 nm波长下吸光值的比值)比值为1.57~1.68,CK处理为2.16~2.41,表明添加菌剂能促进腐殖质的缩合和芳构化。  相似文献   
85.
除臭菌剂在家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行分离筛选的混合菌株作为除臭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除臭菌剂的处理 比对照提早20d消除臭味,其0~10d的氨气释放平均浓度比加入发酵菌曲及对照处理的分别低21%和46%,同时硫化氢释放浓度在堆制过程中始终低于对照,达到了较好的除臭效果;除臭菌剂使堆料温度≥60℃的时间达到10d,在堆制各时期NH+4-N含量顺序为处理 <处理 <处理 (CK),在发酵结束时(35d)NO-3-N含量以处理 最高,达到了0.137g/kg,表现出除臭和保氮效果,使堆肥后的有机质、总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显著,其增幅分别为18.6%,14.6%,15.6%和9.4%,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6.
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麦草、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方法,并在多种农作物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可以提高果品品质,而且在多种作物上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因此,利用麦草、鸡粪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能够减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的过度依赖,有助于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6年在陕西渭北旱塬合阳县甘井乡进行了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渭北埋塬,氮,磷是冬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钾,铁,锰,镁,硼为非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牛粪厌氧发酵沼渣中多重耐药细菌的环境污染风险,选用畜禽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生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对牛粪沼渣中可培养抗生素抗性细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细菌的比例高达76.5%,其中,抗5种和4种抗生素的细菌分别有11,21株。所有多重耐药细菌均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抗红霉素、金霉素和链霉素的细菌分别占总多重耐药细菌数的92.0%,89.3%,61.3%。通过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32株具有4种以上抗性的细菌分别属于福氏志贺氏菌、摩根氏菌和假中间苍白杆菌,均为重要的临床致病菌。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对7株典型多重耐药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分析,共检测出28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应9种抗生素抗性类型。通过分析抗性基因及插入序列所在位点信息发现,多重耐药细菌普遍携带含有抗性基因和插入序列共存的质粒,表明抗性基因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和较强的传播风险。综上所述,牛粪沼渣中含有大量的多重耐药细菌,可视作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储存库,应重视沼渣农业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89.
引入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以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研究案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地多类型、多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和融合管理,分析自然保护地不同数据类型特点。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求,研建数据、资源、监测、管理等4个独立模块系统组成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多部门、多类型数据的传统管理、数据更新等问题,从管理上理顺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撤销以及建设项目等工作的线上流程,从应用上实现单个平台对自然保护地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撑了自然保护地的智慧化、便捷化管理,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的平台适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可推广至各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使用,以推进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蔗糖酶、尿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85 mg/kg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在发芽期,含四环素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四环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含0~85 mg/kg四环素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其中所含四环素的效应不明显。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与肥料中的四环素含量有关。四环素含量≤45 mg/kg的有机肥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提高株高、根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等),可用于小白菜的种植;但是与不含四环素的有机肥相比,四环素含量较高(85 mg/kg)的有机肥显著抑制小白菜的生长而不适合于小白菜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