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简述了先锋品种的优良特性,并选择生产上主要推广的先玉335、先玉252、先玉420、先玉508、先玉696、先锋32D22、先锋33B75等品种,比较其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种植区等,旨在为适宜区域种植适宜品种、提高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20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和性状为评价单元,通过选用合适的隶属函数对评价因素进行描述并赋予各因素适当的权重,对各品种进行了评价,并排出各参试品种的优势,为鉴定玉米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以玉米新品种吉单9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吉单96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百粒重、倒折率和空秆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其次是影响行穗长、行粒数、秃尖长、株高和穗位,而对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中上肥力地块,吉单96最佳种植密度为8.0万株/hm~2。文章对吉单96合理种植推广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吉林省主栽中熟耐密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吉林省主栽中熟耐密玉米杂交种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以期评价出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优良品种,促进吉林省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籽粒均达到国家一级玉米容重标准,商品品质优良,淀粉含量均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标准。泽玉8911和雄玉581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一级标准;吉农大819、稷秾108、天育108和九单318为二级标准;吉农大889、辽科38、福莱818、先玉335、科玉15为三级标准。所有品种均可以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种植推广。产量表现为:泽玉8911天育108吉农大819雄玉581吉农大889九单318稷秾108科玉15福莱818先玉335(CK)辽科38。对品种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是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5.
玉米子粒大小及其整齐度是玉米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常使用粒重(百粒重)来衡量子粒的大小,但粒重不能真实反映粒的体积和大小。通过对吉林省133个玉米品种子粒大小的研究对比分析,用体积表示法比百粒重法能更好的体现玉米品种子粒大小,提出了玉米子粒大小的体积表示法(粒数/L)和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划为3个等级,小粒在2000粒/L以上,中粒在1700~2000粒/L,大粒在1700粒/L以下。参试玉米品种中子粒大小以中粒品种最多,为60.9%,其次是小粒品种,大粒品种最少。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现状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现状的阐述,说明了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对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7.
吉林省玉米品种概况及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04~2013年吉林省审定普通玉米品种利用情况,对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吉林省内单位育成品种较多,但缺少优良的"大品种"。玉米新品种主要由民营种业育成,科研院校等国营单位育种数量明显下降;中熟、中晚熟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晚熟品种的数量在逐年越少,品种广适安全的概念被强化。普通玉米淀粉含量逐年提高,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赖氨酸含量和容重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8.
细胞工程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或组织培养在玉米育种上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通过细胞和其它外植体的人工培养,迅速获得纯合二倍体,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二是转基因育种的组成部分,为基因转移提供了适宜的受体细胞,为植株再生和正常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简述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影响花药培养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9.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种植的晚熟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穗位高的变异系数较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每hm2产量、茎粗、株高、百粒重、穗长、穗粗、容重居中;对10个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性状中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的有:株高与穗位、秃尖与穗粗、熟期与穗位、穗粗与每hm2产量、穗位与每hm2产量、株高与穗粗、穗粗与穗位、穗长与茎粗、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的有:容重与穗粗、容重与秃尖、容重与熟期、穗长与穗粗.产量与其他几个性状的显著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粗>穗位高>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是容重.  相似文献   
50.
聚类分析法在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法对20份国内外玉米品种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分析,并将这20份玉米品种分为四大类群。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类群之间的类间距离越大,品种间的差异也越大。虽然这些不同国家的玉米品种的地理距离较远,但不同类群中,中国、美国、法国的玉米品种间都有类间距离接近且综合性状值差异较小的现象。可见,地理上的远缘并不能代表品种间的差异。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应根据育种目标所需,选择适宜的类群作基础材料,在选定的类群内也要注重对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