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单20由吉林省原种繁殖场农科所1991年育成,组合120×杂C546。该品种为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9d,需要≥10℃活动积温2250℃。1992~1998年参加各类试验均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和抗倒伏。在每公顷55万株密度下,平均公顷产量73922kg,比海玉4号增产149%。适宜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清种密度一般每公顷50万~55万株为宜。  相似文献   
12.
利用Suwan_1改良Mo17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带开放授粉品种Suwan_1采取1/2和1/4两种导入方法对玉米自交系Mo17进行改良,结果认为在提高产量一般配合力、改善穗部性状和抗倒伏能力方面都是有效的。在东北春玉米区1/4法获得的后代易被生产接受,1/2法获得的后代在生育期和株高两方面负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3.
荆绍凌 《杂粮作物》2000,20(4):50-51
南繁工作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它可加快育种材料的世代选择 ,加快育种进度 ,缩短育种年限 ,还可以解决翌年生产中紧缺的原良种。每年都有数百家科研和种子单位南繁 ,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南繁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给南繁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如了解这些特殊性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就可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现将多年玉米南繁工作所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1 南繁的时间、地点、地块的选择最佳南繁时间为每年 10月下旬到 11月末。过早易遇到台风 ,造成毁苗 ;过晚 ,一是病虫害发生重 ,严重影响产量 ,如 1995、19…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玉米品种演变过程主要经历改制前和改制后两个阶段,分析了国有与民营审定玉米品种在两个阶段数量变化,加以比较。讨论了各时期主栽品种以及先锋品种给我们的思考。目前民营品种已成为种子市场主流,先锋品种在市场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民族种业正面临着危机和严峻的挑战,加强民族种业的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玉米杂交育种的历史回顾,阐述了玉米杂交育种的演变过程,对农业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并讨论了关键技术,提出了近期的育种目标以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种胚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将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一些优良特性转移到栽培大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986~1987年对7个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组合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如下:对照试验(只杂交,不进行杂种胚的离体培养)的483个颖花无一结实,说明不进行离体培养杂种胚很难发育成种子。在离体培养的2206个杂种胚中共得到了91株绿苗。可以看出:由于杂交组合的不同(即母本不同),出苗率有显著差异,7个组合的平均出苗率为4.13%,变幅为1.72~12.71%,不同组合获得有效胚(可接种的胚)的成功率不同,认为选择适当的母本可以提高远缘杂交的成功率和出苗率;胚的大小不同,出苗率亦不同,大胚的平均出苗率为22.01%,变幅为2.78~43.75%,小胚的平均出苗率为1.65%,变幅为0.60~7.84%,大胚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胚,因此认为提高大胚的比例是提高出苗率的有效途径;不同胚龄(授粉接种的天数)出苗率不同,授粉后12—19天接种的胚均出了苗,而20天以上的胚均未出苗,调查发现,胚龄为15天以上时,有效胚的百分率逐渐下降,认为接种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12~14天。91株绿苗经移栽成活了57株,根据形态可将57株成活株分成三种类型,即:父本(野生)类型、中间类型母本(栽培)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形态上的定性描述,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适应吉林省种植的、2000年以后各省审定的19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种1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排出各参试品种的优势,为鉴定玉米新品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得出这些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为:吉单136、吉单342、硕秋8号、丰禾10、秦龙9、创奇0209、长单228、通吉100、平安14、吉新205、本玉12、吉新201、四单188、长城799、吉单180(CK)、张玉1059、丹玉27、长单206、吉单255、农单5号。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耕地土壤质量和品种是影响吉林省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合理耕作制度使耕地土壤质量持续下降。工程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种子质量控制技术不规范阻碍品种选育和种子质量的提高。品种审定制度不合理和市场监管不利,导致品种市场混乱。指出玉米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改革育种机制,建立现代化龙头种业,实现育种商业化,加强种子政策法规建设和监管措施,是促进吉林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良玉9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绍凌 《中国种业》2014,(10):51-52
以玉米品种良玉99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良玉99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九台地区中上等水肥田块,良玉99最佳种植密度为6.5万-7.0万株/hm2。种植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较明显,其次是影响行粒数,而对穗长、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特征特性,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利用具体方法途径.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是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