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强制换羽的实用意义强制换羽在日本是种鸡饲养管理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下年度的春雏生产,缩短自然换羽引起的休产期,改善受精率和孵化率,延长鸡的经济利用年限,减少后备鸡的育成费用。二、强制换羽的实施状况 1978年,日本的养鸡场中饲养规模在  相似文献   
82.
83.
84.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角果重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可以估算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累加效应和特定发育时期净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油菜角果成熟过程中其重量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控制不同发育时期油菜角果重量表现的基因累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仅在第22 d时其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条件分析的结果表明,控制角果重量的基因在角果多数发育时期中均有新的表达,且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其中角果重量的净遗传效应表达量以开花后第16~22 d最大.角果重量在不同发育时刻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率,低世代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育种效果.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双20-4、中R-888和Tower 3个亲本有利于增加杂种后代的角果重量,其中以中R-888最优.杂种优势分析表明,角果发育的前中期(16~29 d)群体平均优势明显大于其他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85.
甜叶菊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是我国一种重要特种经济作物, 其分子标记相关遗传背景研究甚少。本研究基于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 用链霉亲和素顺磁颗粒捕捉人工合成的标记有生物素的寡核苷酸探针(AG)15, 间接筛选出含有甜叶菊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的DNA酶切片段, 将筛选得到的片段连接到pUC-T载体中, 构建甜叶菊微卫星序列的富集文库。挑取354个克隆进行菌落PCR检验, 从中筛选出15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 134个(84.81%)克隆中含有微卫星序列, 其中完美型85个(63.43%)、非完美型15个(11.19%)、复合型34个(25.38%)。根据微卫星序列共设计出71对微卫星引物, 其中62对能扩增出稳定的条带。利用24个甜叶菊品系对这62对引物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 有1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 等位基因数为2~8个, 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4.5个等位基因, 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3163~0.7595之间, 观测杂合度(Ho)与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分别为0.2174~0.9167与0.3555~0.8076。通过聚类分析, 将甜叶菊分为大小叶两大类。本研究开发出的微卫星标记可为甜叶菊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6.
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和方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结合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及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两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方法和作图软件,对不同年份BC1F1 1和BC1F1 2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布在A1、A4、A6、A7、C2和C5连锁群上,其中,4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对表型的总贡献率分别为49.1%和59.6%。检测到的QTL均具有极显著的胚加性主效应和母体加性主效应,其中4个QTL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胚显性主效应、2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具有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OC-6-3和qPC-4-1作为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QTL,分别能解释36.3%和37.9%的表型变异;而qOC-4-2和qPC-4-1均被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4连锁群相同的位点上,位于分子标记HS-K02-2和HBR094之间,QTL峰值位置为18.5 cM,置信区间为17.5-19.4 cM。【结论】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会同时受到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遗传体系核基因组QTL表达效应的影响,其中环境互作效应对含油量表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控制蛋白质含量表现的QTL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较为稳定。在A6和A4连锁群上检测到的qOC-6-3和qPC-4-1是2个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同时2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7.
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以宁67A等4个粳型不育系与K1722等9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而透明度以母体加性效应和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率、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所控制,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率、细胞质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透明度以母体遗传率为主,垩白率、垩白度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8.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效应为主,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主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主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0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亲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通过籼稻苗期对除草剂丁草胺和杀草丹的抗药性鉴定,制订了除草剂抗药性鉴定技术和鉴定标准,以100ppm丁草胺或500ppm杀草丹处理二叶期稻苗,7天后可鉴别出各品种抗药性差异。鉴定出对丁草胺或杀草丹抗药性强的龙江稻,乌节谷和B8等籼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