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3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设种植密度52 500株/hm2、60 000株/hm2、675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共4个处理,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明显;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棵间土壤蒸发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处理阶段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差幅度不大;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则随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在总结灌溉理论的基础上,将灌溉理论分为灌溉基础理论、灌溉技术基础理论、灌溉技术应用理论三门九大子类,核心是作物需水量与需水规律。在围绕灌溉理论分类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的发展趋势,提出新时期灌溉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灌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具有3S技术的网络化迈进的问题,以期为21世纪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冬小麦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随有效积温变化的增长模型,实际腾发量模型及土壤入渗模型。并以土壤水分平衡法为基础,综合考虑作物蒸散、降水和灌溉等因素影响,利用新乡地区1951~2001年冬小麦连续50个生长年度的逐日气象资料,模拟了各年度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分供需状况。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冬小麦生长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长尺度下冬小麦生育期有效降水量适宜计算模式,以满足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34.
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品种和种植密度是辽西地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的参考依据。以稀植型品种丹玉12(DY12)和密植型品种中地77(ZD77)为试验材料,各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耗水量、产量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茎粗、单株叶面积均逐渐降低,株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area index,LAI)逐渐增加,DY12茎粗和ZD77株高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DY12的茎粗、株高均大于ZD77,而ZD77的LAI大于DY12表现出较强的耐密性。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ZD77小于DY12。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除穗粗、穗行数及百粒质量外,种植密度对DY12其余产量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种植密度对ZD77各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在WUE方面,DY1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时,WUE达到最大值(2.48kg/m3);ZD77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该地区生产上应选择密植型春玉米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可以达到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5.
利用反推法进行农田灌溉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在假设某地块土壤水分降至作物适宜水分下限值时,反推上次灌水日期,而后根据预报时段的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大小比较,预报某月某日以产灌水地块灌水与否,每旬初如此反复预报直至作物生长结束,对农田用水始终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36.
37.
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形态、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大田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形态、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变化多在60 cm土层以上。玉米株高、茎节数与灌溉定额成正比例,灌溉定额高的处理(MDI-5)具有较高的株高、茎节数;各处理间叶片数差异不明显。膜下滴灌玉米全生...  相似文献   
38.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抽雄期不同倒伏程度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移,LAI逐渐减小,各处理差异显著,严重倒伏的A00处理后期LAI一直最小。随倒伏程度加重,穗长、穗粒数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同时减产幅度增加,与未倒伏对照处理比较, A60、A45、A30和A00处理分别减产5.8%、24.3%、52.2%和89.9%。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毛细给水器的填料优化及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毛细张力与负压给水技术的原理设计了毛细给水器的试验装置,并在室内进行了3组对比试验,分别对毛细给水器的紧绳、松紧带和棉条3种纤维的吸水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毛细给水器的不同填充纤维芯根数和工作压力等水力特性在室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细给水器纤维材质的选择、纤维芯根数和工作压力是毛细给水器成功的关键,只有纤维直径和纤维孔隙分别达到25、15μm,同时毛细给水器的填充纤维芯根数为6根和工作压力在30~40cm水柱之间时,其毛细给水器吸水性能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0.
淹水历时与排水对夏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淹水历时和是否排水对夏玉米叶面积、产量及其性状、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植株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淹水历时增加而急剧减少,与CK(无淹水)相比,排水条件下FD4、FD5、FD6、FD7和FD9绿叶数分别减少12.50%、10.71%、19.64%、32.14%和42.86%,无排水条件下FUD4、FUD5、FUD6分别减少21.43%、37.50%和51.79%;各处理LAI变化幅度类似于绿叶数,与CK相比,排水条件下LAI平均减少21.81%,无排水条件下LAI平均减少38.32%;相同淹水历时条件下,不排水处理对玉米叶面积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排水处理。夏玉米穗长、穗粒数、百粒重随着淹水历时增加呈减小趋势,秃尖长呈增大趋势,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减产幅度增加;与CK相比,排水条件下,淹水历时超5d后减产明显增加,淹水历时每增加1d,减产率增加7%左右;无排水的条件下,FUD4、FUD5和FUD6分别减产34.06%、49.64%和58.82%;相同淹水历时4d、5d和6d,排水与否减产率分别相差31.20个百分点、45.57个百分点和40.82个百分点。夏玉米排水指标为:在夏玉米抽雄期排水情况下,淹水历时应低于6d,籽粒产量减幅可控制在5%以内;在没有排水条件下,淹水历时应小于4d,否则减产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