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57篇
  29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色素失禁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2个月,因红斑、水疱后全身出现涡轮状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图1)到我科就诊。患者生后1周出现散在线状排列红斑水疱,水疱断续出现,其愈合处发生疣样增殖。2周后全身皮疹逐渐转变为对称分布的大理石花纹状棕褐色色素沉着斑,  相似文献   
602.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揭露雄性和雌性林麝的粪便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方法】选取10只雌性和10只雄性林麝作为试验动物,采集其新鲜粪便,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的V3~V4区,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雄性样本、雌性样本分别平均为57 504±8187条、50 190±6963条有效序列。在α多样性分析中雌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在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雄性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高于雌性。门水平中,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雌雄主要3个优势门类,其中Bacteroidetes在雌性所占比例较雄性高。科水平中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和*Clostridiales为雌雄主要3个优势科类,此外雌性含有更多的*Bacteroidales,雄性含有更多的Pseudomonadaceae和Enterobacteriaceae。主成分分析和以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判别模型和菌群代谢功能聚类分析都反映出雌性和雄性存在差异,而且发现雄性的样本重复性好于雌性的重复性,但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结论】雄性和雌性林麝粪便中细菌组成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同类细菌在不同个体和分组上存在比例上的高低差异,雄性微生物组成包含更多的潜在致病菌例如Pseudomonadaceae,而雌性微生物包含更多有益菌*Bacteroidales,这可能反映出雄性和雌性对于疾病抵抗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603.
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0号(原代号SPYC8-1)为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春小麦银春8号搭载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经太空诱变,多年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7 979.7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57%。2016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7 701.3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72%。银春10号属春性普通小麦,生育期94~103d,株高85~96 cm,平均穗粒数38粒,平均千粒重48.6 g,容重830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5.1 g/kg,湿面筋293.0 g/kg,沉淀值31.5 mL。轻感条锈病、白粉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适宜在甘肃沿黄灌区、河西灌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春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604.
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百粒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而授粉后55 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为97.3%.授粉后60d收获的玉米种...  相似文献   
605.
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明油茶不同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异,从而为高温、强光地区种植油茶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茶一年生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4个油茶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典型“S”型曲线,显著性检验均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计算“S”型曲线拐点求得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都超过了50.0℃,这表明4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高温适应性,其中‘岑软3号’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58.5℃,‘岑软2号’的高温半致死温度最低为53.1℃,4个油茶品种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岑软2号’。  相似文献   
606.
盐渍化水田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盐渍化水田进行水稻秸秆30%、50%和70%还田处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0%、50%和70%秸秆还田对拔节期水稻生长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对灌浆成熟期影响显著。50%秸秆还田可提高灌浆期水稻有效叶片数和有效叶片面积,增加地上部干物重;30%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提高4.0%,差异不显著(P>0.05);50%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提高9.4%,差异显著(P<0.05);70%秸秆还田水稻产量比对照降低1.2%,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盐渍化水田秸秆还田时,秸秆还田量不能过多,控制在50%左右最佳,还田量过高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07.
本试验选用耐高温适应性强的蕹菜,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7%、14%和21%浓度海水对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浓度海水处理的蕹菜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对照,其中7%和14%海水营养液处理F的蕹菜生物量可以达到一定产量、分别为对照的80%和57%。在第2次收获中,7%浓度海水营养液处理的蕹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14%和21%浓度海水营养液处理中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蕹菜中Na^+含量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K^+、Ca^2+和Mg^2+含量是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相似文献   
6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已经成为趋势,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把现代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放生产力。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探讨了针对我国现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09.
2个枇杷品种叶片若干生理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对其成年树4个季节枝梢叶片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枇杷树叶片生理规律。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冬梢叶片均无显著性差异;‘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早钟6号’,MDA含量极显著低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室内试验数据与田间观察到的‘东湖早’枇杷春梢生长较为旺盛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内外猪种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 7,AQP7)基因多态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猪AQP7基因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AQP7基因第4内含子G/A在6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表明,经PstⅠ酶切后发现了GG、AG和AA 3种基因型。在莱芜猪、里岔猪、鲁莱猪、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5个猪种中G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沂蒙猪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结果发现,基因型分布在莱芜猪、鲁莱猪和沂蒙猪群体达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而里岔猪、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群体中均未达到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0.3084~0.495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609~0.3726之间,属于中度多态。本研究结果提示,地方猪种、引进猪种和培育猪种AQP7基因内含子4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A等位基因作为脂肪沉积的有利等位基因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