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2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坡缕石和海泡石是沙漠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常见的矿物,形成了高碱(pH9~11)和富硅镁低铝环境中,在酸性红壤中还未见报道,在研究土壤矿物时,发现我国南方某些红壤中也存在这两种矿物,在收集的47个红壤剖面中,有4个出现这两种矿物,它们分布于部分泥页岩和变质岩发育红壤的心土层和母质层的粉砂,细砂和粗砂中,在表土层和粘粒中无主些矿物存在,据初步分析,泥页岩发育红壤中的坡缕石系母质中遗留的(这些泥页岩  相似文献   
82.
为理解石灰岩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特点及污染风险,以浙西石灰岩地区为例,随机选择了153块重金属污染农田,点对点采集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了土壤和糙米中镉的含量及土壤性状,探讨了石灰岩地区污染农田土壤与稻米镉积累特点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镉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pH的下降而下降;土壤有效镉占全镉的比例与土壤pH呈负相关,糙米中镉含量与土壤有效镉、水溶性镉呈显著正相关;糙米中镉含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粘粒含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土壤pH是影响石灰岩地区农田糙米镉积累最为重要的因素。《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污染风险筛选值并不适用于石灰岩地区高pH的土壤。当6.5 < pH ≤ 7.5时,土壤重金属镉含量与农产品中重金属镉超标结果并不一致,其风险筛选值(0.60 mg kg?1)偏低,实际的风险筛选值可能在0.80 mg kg?1以上。土壤水溶性镉较土壤全镉和有效镉能更好地评估石灰岩地区农作物重金属镉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3.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积物发育土壤的电荷特性作了实步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阳离子效换量(ECEC)值,粘盘壤>粘盘黄棕壤>棕红壤>红壤;阴离子交换量AEC,可变电荷量CECV/CEC8,2,电荷零点PH0,粘盘壤<粘盘黄棕壤<棕红壤<红壤。(2)土壤的电荷特性与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和氧化物数量有关,它可以很好地显示土壤的发育程序。(3)土壤的电荷特性可用于土壤分类,作者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值  相似文献   
84.
浙江省富铝化土壤的诊断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浙江省发育于不同母质上的15个富铝化土壤的诊断特性,并探讨了这些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可分属于3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亚纲、8个土类和11个亚类。后对土壤分类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5.
砂质土壤不同粒径颗粒中有机碳、养分和重金属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散、筛分和悬浮相结合的物理方法,研究了砂质土壤中养分和重金属在不同粒径有机、无机颗粒中的分布。研究表明,砂质土壤中Cd、Co、Cr、Cu、Ni、Pb、Zn和Mn在颗粒状有机质(POM)有明显的富集,富集程度以Cu和Zn最为明显。粒径较小(0.05~1 mm)的POM组分中重金属的平均富集高于粒径较大(>1 mm)的POM组分。POM中重金属的富集因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和重金属类型而异,并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呈正相关。分析数据表明,土壤POM中重金属的积累不完全是植物分解残留的结果,土壤POM对重金属有强吸持能力可能是POM中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和黄壤颗粒有机碳和碳黑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履勤  章明奎 《土壤通报》2006,37(4):662-665
颗粒有机碳和碳黑是土壤中两类性质不同的碳库,它们的数量可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浙江省红壤和黄壤中这两类碳库有很大的变化,并与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联系。颗粒有机碳的数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林地>茶园>旱地;而碳黑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一般是:旱地、茶园>次生林地>原生林地。颗粒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易变组分,易受利用方式改变而变化,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增加。相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碳黑数量与粘粒呈正比。土壤中>1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与颗粒有机碳含量相关,而土壤<0.25 mm团聚体与碳黑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新垦红壤培肥过程中有机物料用量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培肥效率及土壤性态的影响,选择一新垦耕地红壤,设置秸秆、秸秆加氮和猪粪等3种添加物各7个施用水平共19个处理,每种有机物料用量设0(对照)、25、50、100、150、200和250 g·kg-1等7个级别,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模拟培养试验,观察了有机物料分解率、土壤C/N、活性有机碳和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有机物料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含量均增加,C/N比下降,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水溶性盐分含量增加,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率也随之增加.猪粪碳的矿化速率低于水稻秸秆,加氮可增加秸秆的腐殖化系数.研究发现,有机物料添加越多,培肥效率(腐殖化系数)越低.同时,高量施用猪粪容易引起土壤盐害.猪粪用量为50g·kg-1(相当于7.5t·亩-1)时土壤盐分含量超过了 2g·kg-1;高量施用水稻秸秆可引起土壤有效氮的下降,秸秆用量超过100 g·kg-1(相当于15 t·亩-1)时土壤碱解氮明显下降;秸秆加氮处理会引起土壤酸化.结果显示,为减免有机物质的过度分解,有机物料的施用量控制在50g·kg-1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88.
闽北地区水耕人为土的发生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耕人为土是在水耕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人为诊断层的独特土壤类型。对采自福建省北部的13个水耕人为土典型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土壤理化性状鉴定,明确了其发生学特性,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鉴定出的诊断层主要有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漂白层、黏化层;诊断特性主要有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盐积现象、氧化还原特性。13个剖面可分别归属为弱盐潜育水耕人为土、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5个亚类。  相似文献   
89.
林地土壤中黑碳的出现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碳是生物质不完全燃烧残留于自然界的碳形态,是土壤中高度稳定的有机碳,对土壤碳库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为了解森林土壤中黑碳的分布特点,以浙江省为例,采样分析了亚热带林地土壤中黑碳的数量、对土壤碳库的贡献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中普遍存在黑碳,枯枝落叶层、表土层(0-10cm)和亚表层(10-20cm)黑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7-67.63,0.83-22.42和0.27-8.72g·kg^-1,分别占有机碳总量的0.12%-13.14%,1.87%-21.40%和3.31%-27.13%。火灾发生对林地表层土壤黑碳数量有较大的影响,近期(40a内)发生过火灾的样区枯枝落叶层和表土层黑碳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近期没有发生过火灾的土壤(P〈0.05)。因此,表层土壤中黑碳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林地火灾发生的情况。黑碳在地表可发生侧向迁移,但垂直迁移相对较小,土壤中黑碳的积累量在山坡坡脚区域明显高于坡顶和上坡。残积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黑碳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土壤;但坡积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剖面中下部也有较多的黑碳积累。土壤中黑碳颗粒大小呈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
畜禽粪中有效磷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婷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2009,(4):824-826,838
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下用去离子水和0.5 mol·L^-1NaHCO3提取的磷量,提出了适合畜禽粪中水溶性磷和植物有效态磷的提取方法。水溶性磷用去离子水提取,适宜的粪液比为1∶250,提取时间为2 h。植物有效态磷用0.5 mol.L NaHCO3-1提取,适宜的粪液比为1∶200,提取时间为1 h。用提出的方法检测了10个猪粪和10个鸡粪样中的水溶性磷和植物有效态磷,结果表明,重复之间水溶性磷提取量的变异系数在1.83%~4.03%,平均为3.36%;重复之间植物有效态磷提取量的变异系数在0.98%~3.16%,平均为2.24%,结果有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