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麦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2.
1987—1988年度,对129个抗小麦白粉病材料用10个小种进行了鉴定。5个国内农家品种均感3—5个小种。19个国内加工改良品种、31个国外引进品种、60个国际白粉圃品种、14个小麦近缘属分别有47.4%、67.7%、88.3%、100%的全抗谱材料。本文对其中一些品种和材料的抗性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及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供育种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3.
国内外小麦白粉病菌群体毒性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大量资料,对国内外小麦白粉病菌群体毒性研究采用的材料和方法、各国或地区对小麦白粉病菌感/抗有效基因的定位以及在白粉病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望为我国深入研究小麦白粉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内蒙古地区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5个属12个种34份材料进行接种,全部接种成功。用其中5个属10个种27份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进行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25.
小麦白粉病新抗源——基因Pm21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利用C-分带技术,从(扬麦4号或扬麦5号×6V代换系)F_2或M_3代选择的100个抗白粉病单株中,鉴定出17株涉及6VS/6AL易位。易位断点靠近着丝粒。易位系在MI平均每个PMC有0.00—0.80Ⅰ和20.69—21.00Ⅱ,易位染色体在中期Ⅰ基本配对成环状二价体,在细胞学上已稳定。不同小种不同菌系的白粉病鉴定表明,易位系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对白粉病免疫。在簇毛麦6VS上的抗白粉病基因不同于现有抗性基因,根据McIntosh的建议已将该基因定名为Pm21,并被收录于第八届IWGS小麦基因目录中。  相似文献   
26.
小麦新种质YW243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病菌接种鉴定、抗性遗传分析、基因推导和STS方法,对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YW243进行鉴定.YW243高抗我国白粉病菌毒性级别在7级以下、毒性频率占90%以上的生理小种,抗性有效,可在我国大部分麦区使用.与感病品种中国春、京771测交的F2抗感分离符合3∶1比例,证明YW243对白粉病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基因推导、抗性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27.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叙述了鉴别寄主的选择及小种鉴定的结果。按分离菌对各品种的毒性频率顺序,以一定的梯度间隔选取鉴别寄主9个。小种编码用八进制。一般是编码小者毒性较弱,大者毒性较强,编码顺序即当前病菌群体毒性结构的大致体系。1984、1985年鉴定了18省、市、自治区249个标样,分出32个小种,在以鉴别寄主毒性频率划分的9个级别内,小种频率近于正态分布,以1-5群内小种频率高、分布广、占总数的79.2%,是抗病育种应予注意的小种群。四川、北京两地白粉菌群体毒性结构相近,主要差异在菌量及各基因型小种的频率上。用3个鉴别寄主品种的相应毒性基因测试其在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配呈连锁平衡。  相似文献   
28.
已知含抗白粉病基因小麦品种的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9.
 收集新疆地区的7个属22个种的多年生小麦近绿植物,进行了小麦白粉病菌10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接种和回接小麦实验,获得了成功,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30.
 通过小麦白粉菌菌株之间的有性杂交,获得1个白粉菌杂交分离群体。对该群体中各个体在鉴别寄主上进行了无毒性/毒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对应于小麦抗病基因Pm 4a、Pm4b和品种白免3号、Era抗性的小麦白粉菌无毒性分别由1对基因控制;对应于Pm 3b的无毒性/毒性分离在杂交群体中偏离1对或2对基因的分离比例。对应于Pm4a、Pm 4b和白免3号抗性的3个无毒位点之间完全连锁,在杂交群体中共分离;该3个位点与Era抗性对应的无毒位点之间不具有连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